[实用新型]安全型泪道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1181.X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先;梁昕;刘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敬先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3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鸿荫 |
地址: | 518038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泪道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眼外科的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眼科的泪道引流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泪囊炎等。
背景技术
逆行置管手术治疗泪道阻塞,是近年来微创技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同一原理,但采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法的逆行泪道置管术在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报告中时有可见。现有技术用于逆行泪道置管手术的泪道引流管,例如公开号为CN 2717415Y、名称为“记忆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和公开号为CN 2834472Y、名称为“泪囊引流管”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它们一般都包括管体和支撑架(也称提拉环),这样的泪道引流管存在的不足和隐患是:1.现有技术这些引流管的管体上端开口的管壁一般呈平面状,而置入泪囊后,管壁的上端面通常高过炎性分泌物如脓液积聚的底部位置,这样炎性分泌物难以被引流干净,手术治疗效果欠佳;2患者手术恢复后,拔管时可能会出现断管情况,支撑架(或提拉环)将残留在患者人体内,导致患者又要重新再做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引流干净而手术治疗效果好、且能有效解决断管问题的安全型泪道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使用一种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上端连接的提拉环,该提拉环是由上横梁段和左右两侧段围成一个环形,所述管体的上端与提拉环两侧段连接处向下,前后管壁上各开有一缺口;该两缺口正下方的管壁内外表面沿轴向,前后管壁都裂开一段长度为10至15毫米的裂隙部,使该段长度的管体被分为两半部,该两半部管体之间借助易断点连接;所述缺口呈“V”字型。置管手术前,将预置的合金金属丝对折套于所述“V”字型缺口底部,所述合金金属丝的两端头分别从管壁外经由裂隙部穿进管体内,再从管体下端处引出。然后将金属合金丝与所述引流管一并置入人体内。手术恢复后拔管时,可先行拉引流管下段直接拔管,如果因阻力大不能拔出引流管,即可大力牵引所述合金金属丝将引流管拔出,如果还是不能顺利拔出,此时可施加“暴发力”牵引,以致合金金属细丝将所述易断点切断,此后再拉引流管下段,由于管体是由超强弹性硅橡胶制成的,即可将被纵向正中切开成两半的管体裂隙部拉伸出鼻孔之外,然后剪断其中的一半,这样提拉环的封闭环形得以断开,从而可以顺利拔出引流管。
所述左右两侧段与上横梁段之间至少一侧采用圆弧段过渡连接。
所述提拉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呈类似铁锹把形;二、为圆形;三、所述提拉环的其中一侧段与上横梁段之间采用圆弧段连接;提拉环的另一侧段为一直线段直接与上横梁段相交,自该另一侧段与上横梁段交汇处起,所述上横梁段向外延伸有1.5至2.0厘米长的伸出段。
所述管体壁上开有两排纵向排列的小孔。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安全型泪道引流管的技术效果在于:1.管体的上端面设计缺口,确保管体的上端管口彻底开放,设计的缺口始终确保上端管口平面在置入泪囊中处于最低处,低于泪囊内所积聚的炎性分泌物平面以下,使积聚的炎性分泌物能充分地完全引流干净,保证手术治疗效果;2.将管体设置有一段长度的裂隙部并以易断点连接,再借助合金金属丝,可以保证引流管万无一失地被拔出;免除了患者因提拉环残留体内而须再做手术的痛苦;节约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医疗费用;3.提拉环的上横梁段与两侧段之间采用圆弧段过渡连接,减弱了提拉环上端两转角处向外支撑强度和与泪囊之间的摩擦力,收缩性得以提高,使引流管能更安全顺利的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所述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所述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三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所述安全型泪道引流管实施例三的俯视示意图3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敬先,未经张敬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海水蒸馏器
- 下一篇:杨氏模量测量仪钢丝头防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