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908.2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1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证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力仕玻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00 | 分类号: | E01F9/00;E01F9/015;E01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光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路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玻璃反光标。
背景技术
为增进车辆行驶在道路上的安全性与顺畅性,在中央分隔护栏、花台和道路边缘的护栏边线上均设有若干个反光标。反光标通过对光线(主要是车辆前车灯发出的光线)的反射作用使护栏、花台突现出来,为驾驶者提供更为安全的行车区间。
目前,反光标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为传统式方形反光板,另一种为半圆球状突起反光标。
传统式方形反光板材质多为塑料,一般直接粘着于护栏上,外型有棱有角,因本身由塑料质材制成,其强度、耐压性、抗冲击性能、抗老化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均都非常低。如图2所示,传统式方形反光板只有两端有反射板,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反射光线,从而影响了反射光线的效果,影响了警示效果。
而半圆球状突起反光标一般由钢化玻璃制成,外形为半圆球状的突起,经过高度强化处理,耐腐蚀、不容易老化,且可360度角度反射光线,但安装时需将路面挖圆孔槽,置入粘着剂后再埋入反光标,导致安装过于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反光标,其可有效提高反光效果,且不易老化、不易损坏,体积小、易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反光标,包括由钢化玻璃制成的反光体及入光体。所述反光体用于粘贴至相应固定物上的粘贴面为平面,且反光体的各侧面由内向外依次附着色玻璃及金属反射层;所述入光体是自反光体入光侧的中部向外凸出而形成的半圆球体。
优选地,所述反光体为圆台状,其直径不大于7cm。
优选地,所述金属反射层为等离子熔射金属反射镜及金属真空电镀反射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反光体的入光侧设有一半圆球状的入光体,而可以360度角度反射光线,警示效果更佳。而且反光体的具有为平面的粘贴面,可直接粘贴于公路的交通护栏、人形道或道路花台等固定物表面而不需要挖洞安装,安装非常便捷。此外,采用钢化玻璃制造,其强度、耐压性、抗冲击性能抗老化性能及使用寿命均优于现有的塑料反光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反光标的外观图。
图2是现有反光标的现场反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的光线反射光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在第一种使用场合的现场反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在另一种使用场合的现场反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反光标,包括一呈圆台状的反光体1、设于反光体1的入光侧表面中部的入光体2。
其中,所述反光体1直径一般不大于7cm。反光体1的侧面由内至外依次附着有色玻璃层3、金属反射层4。所述色玻璃3一般通过高温烧结方式来附着于反光体1的侧面,其所选用的颜色则是根据道路路标法规的规定颜色来调配。所述金属反射层4优选为等离子熔射金属反射镜及金属真空电镀反射镜。
所述入光体2是自反光体1入光侧表面中部一体凸出而成,呈半圆球状,为经光学计算设计的透明半圆球状,故而,在360度角度范围内,不管车灯光线从何方向射来,光线都能入射进来并经反光体1反射(如图4所示),反射光线效果非常好。而且,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采用钢化玻璃制造,其强度、耐压性、抗冲击性能、抗老化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均优于现有的塑料反光板。另外,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可直接粘贴于道路的交通护栏、人行道或道路花台等固定物的表面,不需要另外挖洞安装。
图5、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反光标直接粘贴于护栏、花台上时的光线反射示意图,当车灯光线(如图中箭头所示)进入入光体2,即向反光体1折射,经由金属反光层4反射后再自玻璃反光标射回到驾驶者眼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力仕玻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力仕玻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燃料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