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763.6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9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贤;刘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24;H01R1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614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器 改良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大量普及化,然其电子产品需要通过电池提供其所需的电力,才能满足电子产品提供应用需求。但是,当电子产品内的电池电力经一段时间耗尽之后,必须通过电池连接器对电池进行充电,以提供再次使用机会;但现行手提式电子产品电池的充电频率相当频繁,对电池连接器的耐用度有很大的挑战,请参见图1所示,为现有相关技术的电池连接器结构,该电池连接器50包括有绝缘本体10及数支电性端子20构成,电性端子20具有一焊接部21,沿焊接部21折弯水平延伸有主杆部22,所述主杆部22具有一宽部及一狭部构成,在其狭部二侧分别水平张伸有侧翼23,该等侧翼23在折弯前需要在折弯端撕破以折弯时较为省力,二侧翼23相向弯折与主杆部22相互垂直,侧翼23顶端形成为不完全具有规则形状的宽部24,在该等宽部24上相向设有突出的接触部241,用以实现电性信号传输;从上所述的电性端子20结构形状及成型过程来看,其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结构尺寸难得控制,增加制程作业难度,导致量产时产量偏低,且成型材料费出偏高,不利于成本节省。另外,电性端子20收容在绝缘本体10以隔板11形成定位槽12之内,依靠端子侧翼23直臂面与隔板11直臂面相贴合,在使用过程中此种结合效果较差,不能保证贴合的准确性。因此,针对上述电池电连接器结构所存在的缺点,实有必要进行改良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通过利用叉式接触以简化接触端子的结构,可简化生产过程,达到省时省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简化绝缘本体的结构,以实现组装方便、省力、结合更为稳固使用的电池连接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该电池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与若干个接触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主体,于主体上设有若干提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插置槽,该等插置槽是以隔板加以间隔而成,该等插置槽贯穿于绝缘本体之主体上表面及前表面;于插置槽的隔板壁面设有斜向沟槽,该等斜向沟槽与绝缘本体底表面向插置槽内所设的通孔相连接,以提供接触端子插置;每一接触端子上设有一焊接部,沿焊接部折弯斜向向上延伸有一主体部,主体部与焊接部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须小于90度,在该主体部上端开设有叉式结构,该叉式结构具有两支臂,每一支臂顶端内侧具有相向而设的抵接部,藉由该等抵接部形成夹口式的夹持结构;每一接触端子透过绝缘本体通孔,其端子主体部收容在插置槽内,叉式结构的二支臂则牢固定位于斜向沟槽内,接触端子的抵接部则超过隔板壁面,以便于对插连接器电性端子插置于插置槽内并与叉式结构相夹接紧凑,叉式结构的支臂二端抵接部形成二点接触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1.简化电池连接器的结构,使组装更为便捷;2.接触端子结构成型简单、制程稳定、生产效率较高;3.容易控制接触端子尺寸,提高精度,可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接触端子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接触端子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祖装后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A-A方向的剖视图。
20-现有电池连接器,10-绝缘本体,11-隔板,12-定位槽,20-电性端子,21-焊接部,22-主杆部,23-侧翼,24-宽部,241-接触部,60-电池连接器,30-绝缘本体,31-主体,32-上表面,33-前表面,34-插置槽,35-隔板,351-斜向沟槽,36-底表面,37-凹台,371-斜面,372-凹槽,38-通孔,39-圆柱,40-接触端子,41-焊接部,42-主体部,43-叉式结构,44-支臂,441-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所列举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电池连接器60系由绝缘本体30及收容于绝缘本体30内的若干支接触端子40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细颗粒的装置
- 下一篇:室内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