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69412.3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0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薇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可多向输送流体的导流器。
背景技术
导流作业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十分普遍:如养殖换水、流体的罐装、配比、清洗以及在电力生产运行中维护油开关、六氟化硫气体开关等。在流体传导领域,由于泵的单向性,使传统的导流作业靠倒换导管进行换向导流,倒换导管时易出现流体的跑、冒、漏现象。因此,有些危险且污染性流体在导流过程中存在不安全、效率低、不方便、不环保的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这些导流作业能够做到安全、高效、环保,需得到关注和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一台导流泵不需倒换导管即可实现多向同时导流或分别控制导流方向的导流器,它可提高工效、使用方便、安全环保、大大简化了导流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个输送泵、两个两位一体阀,该两位一体阀由一个进出端和两个通断端构成,在两位一体阀内设有控制两个通断端的阀门,该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由管线进行串联连接,该输送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的管线进行并联连接;形成双向导流器。
上述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进出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控制阀,可控制导流量的大小。
上述导流器还包括有由两个两位一体阀和该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由管线进行串联连接及在该两个两位一体阀的进出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控制阀的导流单元,所述的输送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管线与所述导流单元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的管线进行并联连接;形成四个方向的导流器。
上述导流器还可包括有多个导流单元,所述的输送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管线与每个导流单元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的管线进行并联连接;多并联一个导流单元即可多一个双向导流功能,并联多个导流单元形成多个方向的导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提高导流工效、使用方便、安全环保、大大简化了导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双向导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换向导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四个方向导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多个方向导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一种导流器,它包括有一个输送泵1、两个两位一体阀3,该两位一体阀由一个进出端5和两个通断端2、6构成,在两位一体阀3内设有控制两个通断端的阀门8,该两个两位一体阀3的四个通断端由管线7进行串联连接,该输送泵1的输入端9和输出端10与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的管线7进行并联连接。所述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进出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控制阀4;形成双向导流器。当改变两位一体阀3内的阀门8的通断位置(见图2所示),则改变导流器的导流方向。
双向导流器虽实现了双向导流,但提高工效不明显。
除此以外,导流作业在各行各业中存在的形式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依据目的的不同,导流方式有所不同,存在分导、互导、合成、或几种方式的交叉反复作业,尤其是往往需要同时对同一流体实现多个方向导流的大规模作业,双向导流器达不到这个目的。为此,必须将双向导流器进行扩展。
参见图3所示:本导流器包括有由两个两位一体阀3和该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由管线7进行串联连接及在该两个两位一体阀的进出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控制阀4的导流单元101,所述的输送泵的输入端9和输出端10通过管线102、103与所述导流单元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的管线7进行并联连接,形成四个方向的导流器。通过改变两位一体阀3内的阀门8的位置,可方便不同方向的导流。
采用双向导流器与导流单元101并联的组合,使操作简单、方便。
参见图4所示:本导流器还包括有多个导流单元101,所述的输送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管线102、103与每个导流单元101的两个两位一体阀的四个通断端串联连接7的管线进行并联连接;形成多个方向的导流器。通过改变两位一体阀3内的阀门8的位置,可方便地适应更多不同方向的导流,提高工效明显。
本导流器的实际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薇,未经杨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放电照明系统和交流发电机电源
- 下一篇:直接环氧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