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9415.9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史承禄;刘淑华;张兆玉;周发林;王德胜;徐延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飞燕临港精密钢球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1/02 | 分类号: | B24B11/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31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立式 研磨机 回转 动力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特别涉及该种钢球研磨机的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其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主要包括电动机、减速器、立式传动杠及传动齿轮,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立式传动杠转动,并通过立式传动杠上端的传动齿轮啮合与料盘固定在一起的对应传动部件,带动料盘相应回转。此外,该立式传动杠穿经减速器输出套筒轴,并可相对于减速器上下相应滑移一段位移。上述动力驱动机构虽然也足以驱动料盘回转,实现生产目的,但也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一是立式传动杠与穿经套筒轴之间采取可实现其滑移的花键动联接技术方式,导致精度控制难度大,配研键时间长,并且与传统标准减速器不匹配,加工周期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电动机通过机轴与减速器直接传动联接,重量过大,增加了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其传动杠与减速器输出套筒轴之间动联接得以简化,便于生产加工,还可与标准减速器直接匹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器、立式传动杠及传动齿轮,减速器的输出套筒轴联接立式传动杠,立式传动杠通过其上端的传动齿轮啮合与料盘固定在一起的对应传动部件;立式传动杠穿经减速器的输出套筒轴,并可相对于减速器上下相应滑移一段设定位移,上述立式传动杠的下部设有一轴向键槽,来自输出套筒轴方向的对应径向联接键伸入轴向键槽内,轴向键槽的轴向长度与上述设定位移相适应。
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皮带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对应的皮带轮,并套置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由于采取在立式传动杠下部设有一轴向键槽、来自输出套筒轴方向的对应径向联接键伸入轴向键槽内等的技术方式,使传动杠与减速器输出套筒轴之间动联接得以简化,便于生产加工,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方式的变化能够使其与标准减速器直接匹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再者,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采取通过传动带进行动力传递的技术方式,给安装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还有利于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了其传动关系。
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立式传动杠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示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及图3,一种循环立式钢球研磨机料盘回转动力驱动机构,其包括电动机1、减速器2、立式传动杠3及传动齿轮4。电动机1的输出轴上设置皮带轮101,减速器2的输入轴上设置对应的皮带轮201,并套置传动带5。立式传动杠3穿经减速器2的输出套筒轴,并可相对于减速器2上下相应滑移一段设定位移,立式传动杠3的下部设有一轴向键槽301,来自输出套筒轴方向的对应径向联接键伸入轴向键槽内,轴向键槽的轴向长度与上述设定位移相适应。电动机1通过皮带轮101、传动带5及皮带轮201传动减速器运转,由减速器2的输出套筒轴带动立式传动杠3转动,立式传动杠3通过其上端的传动齿轮4啮合与料盘固定在一起的对应传动部件6,进而带动料盘相应回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飞燕临港精密钢球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飞燕临港精密钢球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94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