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法集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8739.0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8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良;陈书斌;解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良 |
主分类号: | B01L5/02 | 分类号: | B01L5/02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存海 |
地址: | 27150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用仪器设备,直接涉及化学实验教学 中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实验,传统的收集方式必须具备一大容量的水槽,实验时将装满水的集气 瓶倒放在大水槽中,气体集满后,在水下盖好集气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 槽,整个过程为手工操作,如需继续收集气体,只要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操作忙乱;换瓶时造成气体外泄,既浪费了实验药品 又污染了实验室环境。特别是在做制取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弊端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排水法集气装置,它 能有效地克服现有排水法集气装置易造成操作忙乱、换瓶时气体外泄、浪 费实验药品及污染实验室环境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排水法集气装置,具有集气瓶,集 气瓶端口部位设置进气管,集气瓶倒置并与进气管通过设置在集气瓶瓶口 上的胶塞连通,集气瓶通过瓶口上的胶塞还与排液管连通,排液管的另一 端通过另一只胶塞与另一只正放的作为集液瓶使用的集气瓶连通,正放的 集气瓶瓶口的胶塞上还设置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的进气管与排液管入口之间、 排气管与排液管出口之间分别采用集成为一体的双孔针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相互连通的双集气瓶结构,且一只集气瓶作为 集液瓶使用,因而整个实验不再需要大水槽,实验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在实 验桌面上,实验人员便可从容地进行实验操作;本实用新型在被制作成双 集气瓶相互连通的成套装置后,使得将若干本实用新型同时接入管路集气 成为可能,实验时根据气体发生器产气量的多少,安装相应组数的本实用 新型,从而实现方便地连续集气;多个本实用新型同时接入管路使用后, 整个实验过程气体不会外泄,因而也节约了实验用药品、避免了有毒气体 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排水法集气装置的结构,两只集 气瓶1靠排液管2连通,集气瓶1的瓶口设置胶塞4,倒置的集气瓶1瓶 口的胶塞4上插入进气管6和排液管2,正放的集气瓶1瓶口的胶塞4上 插入排气管3和排液管2,正放的集气瓶1实验开始时为空瓶,倒置的集 气瓶1实验开始时装满水,进气管6的另一端接阀门7,阀门7另一端与 来自发生器的总管5相连。进气管6与排液管2入口之间、排气管3与排 液管2出口之间分别优先采用集成为一体的双孔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气体发生器产气后,打开阀门7,气体从 总管5中流向进气管6,通过胶塞4进入倒置的集气瓶1,集气瓶1中的水 逐渐被气体挤压从排液管2中排出,再进入作为集液瓶使用的正放的集气 瓶1,正放的集气瓶1中的空气被逐渐从排气管3中排出。倒置的集气瓶1 集满气后关闭阀门7,进气管6与阀门7分离、排液管2与排液管2的入 口部位分离,并及时用胶冒将进气管6及排液管2入口部位封住,所集气 体可留作后续实验备用。
多个本实用新型同时接入总管5时,既可分别同时集气,也可按顺序 集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良,未经王庆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