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产不施肥农作物种子的电子穿膜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8464.0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0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俊 |
主分类号: | A01H3/00 | 分类号: | A01H3/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33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施肥 农作物 种子 电子 穿膜仪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种子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高产不施肥农作物种子的电子穿膜仪。
(二)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大量的化肥,虽然施化肥会增加农作物产量,但施化肥既会污染粮食,又增加了成本,不尽人意。
现有一种人造生命技术,其特点是将具有优质营养物质(油脂例外)殖入溶液内进行催醒并分离出生物营养因子,将营养因子转移入穿破细胞膜的农作物种子,该种子细胞核内增加了营养因子,改变了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从新排列组合,经过从新排列组合的种子是一种全新的功能性种子,再经常规耕种管理收获,实现具有长期不用施化肥也高产的农作物。
实施上述技术,首先配制红糖水溶液,其配比为15∶85,水温70℃以上冲溶红糖并灭菌,待水温降到37℃时加入优质营养物质(油脂例外),并经纱布覆盖容器上口,进行浸泡分离因子,浸泡至该溶液达PH5时,分离出生物营养因子。将营养因子加入已穿破细胞膜的种子容器内,纱布覆盖容器上口,浸泡适时(以种子颗粒大小试种定时),为营养因子转移的种子,再经常规耕种收获实现长期不用施化肥也高产的农作物。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穿破种子细胞膜的电子穿膜仪,使得经过处理的种子种植后能够实现高产不施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盛放和浸泡种子的绝缘容器,绝缘容器内设有连接电源后可放电的正、负电极。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种子实现电子穿膜,所述的正电极为贴在绝缘容器的内壁一周的导电板体,负电极为插在绝缘容器中部的导电管体或棒体。
为了便于取放种子,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包裹种子的湿态时可导电的袋子,袋子放置在正电极的环圈内,负电极插在袋子内的种子中心。
为了便于控制温度,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温度表,温度表设置在绝缘容器内距负电极2-4cm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穿破种子细胞膜,将优质营养物质(油脂例外)殖入溶液内进行催醒并分离出生物营养因子,将营养因子转移入穿破细胞膜的农作物种子,该种子种植后可实现高产不施肥,经试验,实现的无肥高产农作物有螺旋藻小麦、玉米等,约种植十万亩左右,取得了30亿元的社会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电极,2、温度表,3、硬水,4、绝缘容器,5、正电极,6、袋子,7、种子。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产不施肥农作物种子的电子穿膜仪,它包括绝缘容器4、正电极5、负电极1、温度表2和袋子6。绝缘容器4为一个塑料圆筒,正电极5为一块不锈钢板,负电极1为一根不锈钢管,正电极5紧贴在绝缘容器4的内壁,并绕内壁一周,袋子6为棉布袋子,使用时,将种子7盛放在袋子6内,将绝缘容器4内盛上硬水3,盛有种子7的袋子6放置在正电极5的环圈内,负电极1插在袋子6中部的种子中心,温度表2插在袋子6内的种子表层,并处在位于负电极1的2-4cm的位置的硬水表层,水温控制在40度为限。
操作方法:待种子7泡透后,种子7、袋子6和硬水3都可以导电,将正电极5和负电极1分别与电源的正负电极连接,电子由正电极5向负电极1运动,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种子7的细胞膜穿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俊,未经杨德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在制冷系统上的步进阀控制装置
- 下一篇:灯管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