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摇晃折叠儿童多用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8005.2 | 申请日: | 2007-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0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水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水桥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B62B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55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晃 折叠 儿童 多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儿童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摇晃折叠儿童多用车。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车一般为由车筐、支架、滚轮和扶手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本人已申请的《可摇晃儿童多用车》,包括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以及支架安设的行走滚轮和伸缩把手,所述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为分体式结构,上部摇篮包括摇篮总成及安设其上部的帐弓、内部的桌面音响架和垂吊于下部支架内的防护筐,所述下部支架包括支架总成,摇晃吊耳及摇晃吊耳支架。其既可躺着当床,又可坐着当椅,既可手动摇晃,又能电动摇晃,省力又轻松;夏天可防雨、防蚊虫、又可防暑降温,冬天可保温;白天能遮阳,夜晚有照明。其存在的问题是:现在人们出行一般都有汽车,而可摇晃儿童多用车体积较大,不能够折叠,使得携带不方便。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携带更加方便的可摇晃折叠儿童多用车。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以及支架安设的行走滚轮和伸缩把手,所述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为分体式结构,上部摇篮包括摇篮总成及安设其上部的帐弓、内部的桌面音响架和垂吊于下部支架内的防护筐,所述下部支架包括支架总成,摇晃吊耳及摇晃吊耳支架;所述的上部摇篮的摇篮总成的四周设有活页和三角卡套,使摇篮筐可以折叠;所述的伸缩把手与支架之间安设折叠轴,使伸缩把手在压缩后,再向支架一侧折叠。
其中,所述摇篮总成下部与摇晃吊耳支架由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摇篮总成底部设有使腿伸入防护筐内的腿部孔。所述下部支架上安设有摇晃吊耳,该吊耳的下端与摇晃吊耳支架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筐安设于下部支架的摇晃吊耳支架中,下部支架上安设有食品袋,一滚轮上安装有刹车器。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制成电动摇晃结构,在所述支架总成底部安设电动装置。所述电动装置包括电池、电机与电机轴连接的变速器总成和曲轴连杆机构。曲轴安设于支架总成上,变速器总成和摇晃吊耳支架上分别连接连杆。所述电机和变速器总成上安设有消声器;所述摇篮总成上部安设有壁灯、电扇和定时及快慢档开关。电动装置可交直流两用。
另外,摇篮总成内安设遥控接收器和遥控器;支架总成上安设超远碰撞杆或减缓碰撞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摇篮筐可以折叠,伸缩把手也可以压缩并且折叠到支架一侧,大大缩小了儿童车的体积,使得携带更加方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滚轮1、支架总成2、刹车器3、摇晃吊耳支架4、防护筐5、伸缩把手6、摇篮总成7、桌面音响架8、帐弓9、螺栓10、食品袋11、腿部孔12、三角卡套13、折叠轴14。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可摇晃折叠儿童多用车,包括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以及支架上安设的行走滚轮和伸缩把手6,上部摇篮和下部支架为分体式结构。上部摇篮包括摇篮总成7及安设其上部的帐弓9、内部的桌面音响架8和垂吊于下部支架内的防护筐5。下部支架包括支架总成2、摇晃吊耳及摇晃吊耳支架4;所述的上部摇篮的摇篮总成的四周设有活页和三角卡套13,使摇篮筐可以折叠;所述的伸缩把手与支架之间安设折叠轴14,使伸缩把手在压缩后,再向支架一侧折叠。摇篮总成7下部与摇晃吊耳支架4由固定螺栓10相连接。摇篮总成7底部设有使腿部伸入防护筐5内的腿部孔12。下部支架上安设有摇晃吊耳,该吊耳的下端与摇晃吊耳支架4为轴承和轴承座连接。防护筐5安设于摇晃吊耳支架4中。下部支架一端安设有食品袋11,一滚轮1上安设有刹车器3。
支架总成2的底部还可安装形成电动摇晃的电动装置,包括电池、电机、与电机轴相连接的变速器总成和曲轴连杆机构。曲轴一端安装在支架总成2上,另一端与变速器总成相连,连杆与摇晃吊耳支架4相连接。电机和变速器总成上安装有消声器。筐架总成7上部可以安装有壁灯、风扇和定时及快慢档开关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水桥,未经杨水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