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987.1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赖若飞;许信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6 | 分类号: | F16M11/06;G12B9/08;G12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整支撑角度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数字相框等电子装置多于背盖处装设一支撑架,藉以支撑电子装置而可放置于桌面上,以便使用者观赏或使用。然而,当使用者因装饰效果或空间限制,欲改变电子装置的摆放方式,如以横卧式放置电子装置改变为直立式摆放方式,则必须拆卸原本装设于电子装置的支撑架,并更换其它合适的支撑架,方能变更电子装置的摆放方式。
由于目前电子装置多以螺丝、螺孔锁合的结构组装支撑架,因此在拆装支撑架时必须使用其它工具,相当不便,且拆卸后的螺丝等零组件,不易保管收藏,常常因零组件散落各处而造成往后无法组装。再者,目前的支撑架结构均仅用以支撑电子装置,而无法供使用者随摆设位置调整摆放角度,使得电子装置摆放方式过于单调。
因此,如何改良支撑架结构,让使用者可轻易地在电子装置上拆装支撑架,进而供使用者依视觉效果或空间限制调整电子装置的摆放角度,同时增进电子装置的装饰效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作业更容易、方便,且可使盖体的摆放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支撑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支撑装置,包含:盖体、旋转座、支撑架及旋钮组件。其中,盖体包含嵌合部及至少一限位槽孔,且限位槽孔位于嵌合部底部;旋转座安装于嵌合部内,并包含限位件、容置部、至少一缺口及至少一卡制部,而限位件用以嵌入限位槽孔而活移于限位槽孔内,卡制部位于缺口的周缘;旋钮组件,包含至少一抵持部及一凹槽;支撑架,包含定位部及至少一开口,定位部供旋钮组件的抵持部置入,并用以嵌入容置部而使支撑架定位于旋转座,开口位于定位部的周缘,而旋钮组件相对于支撑架于扣合位置及释放位置之间转动,当旋钮组件转动至扣合位置,抵持部穿过开口与缺口而抵持卡制部,使支撑架结合于旋转座而支撑盖体;藉由改变该限位件于该限位槽孔内的位置而调整该支撑架支撑该盖体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不需使用其它工具,且不需螺丝、螺丝孔等结合组件,即可于盖体上拆装支撑架,使得组装作业更容易、方便。此外,当支撑架装设于盖体上时,使用者可转动支撑架,带动旋转座旋转而改变限位件于限位槽孔内的位置,藉此可调整支撑架支撑盖体的角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示意图(二)。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示意图(三)。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示意图(四)。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动旋钮组件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横卧摆放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直立摆放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盖体
1a..........第一侧边
1b..........第二侧边
11..........嵌合部
12..........限位槽孔
121.........齿部
13..........扣孔
131.........凸缘
2..........旋转座
21..........限位件
211.........缺孔
22..........容置部
23..........卡制部
24..........缺口
25..........扣钩
26..........穿孔
3..........支撑架
3a..........第一侧
3b..........第二侧
31..........定位部
32..........开口
321.........卡制片
331.........第一弧部
332.........第二弧部
34..........滑槽
35..........定位孔
36..........插销
4..........旋钮组件
40..........卡配件
41..........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