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暖沙祛风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736.3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6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海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祛风 | ||
发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医疗贴敷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暖沙贴敷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热敷人体的一些部位具有一定的疗效。针灸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热敷肚脐下方的关元、气海、石门等穴具有调节内分泌和卵巢功能。目前人们一般采用热水袋等发热体热敷人体,发热体一般通过手捂在人体上,这即不方便,影响日常生活,又不能长时间、不间断热敷人体。
沙疗具有阵痛消炎、消肿、降压、止泻等作用,因而对风湿病具有特殊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中药穴贴可直接渗透肌肤经络,深入腠理,刺激经穴以调气调经络之气血运行,怯湿温阳,可广泛用于四肢和肩痛风湿病、腰肢劳损等病灶。
“沙疗”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这种保健疗法。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在他的《千金要方》中对沙疗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另外一位著名医学家陈藏器也在《本草拾遗》中说明了沙疗法的具体步骤。沙疗的治病医学原理在于,由于沙疗地区气候干热,高温的沙粒通过压力向人体组织的深部传导,加快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扩张末梢血管,调整全身的生理反应,进而激活与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病部位的新陈代谢,活跃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调节机体的整体平衡,以此达到治病的效果。
据有关部门检测,新疆吐鲁番一带大漠的沙中,蕴藏着含量很高的磁铁矿。加之气候干热、高温和充足的红外线,使灼热的细沙集磁疗、理疗、放疗、光疗、推拿与按摩等综合疗效于一体,被患病康复的人誉为有神奇的疗效。
如何利用热敷沙子的功效结合人体穴位,综合利用药穴贴直接渗透肌肤经络,刺激经穴以调气调经络之气血运行,怯湿温阳,用于制备消除病目的的产品还未报道,开发此类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尚未见以沙子热疗用于怯风贴敷用品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热贴与沙子有效结合的暖沙怯风贴。
本发明提供的暖沙怯风贴由无纺布贴、沙贴、发热贴和粘胶布组成,其中无纺布贴是由薄无纺布层与无纺布贴结合而成。
本发明还具体提供了暖沙怯风贴的结构中各组成的尺寸,其中粘胶布为190mm×80mm,发热贴为100mm×80mm,沙贴为70mm×50mm。
本发明提供的暖沙怯风贴中粘胶布由两块组成,其中,一块为产品最外层的190mm×80mm,另一块为附属在产品最里层靠近贴敷处,呈椭圆型,由长直径为60mm和短直径为40mm组成。
本发明暖沙怯风贴制得,通过选用190mm×80mm的粘胶布,在其上面正中用100mm×80mm的薄无纺布层丝线三面封制成袋装状,将预制成的100mm×80mm的发热贴用塑料袋密封后装入其中,在薄无纺布层面上选用100mm×80mm的无纺布贴,将70mm×50mm的沙贴放置在无纺布贴封制成袋中,沙贴是通过选用新疆吐鲁番经过多年太阳暴晒后获得的沙子附着在选用的单面复膜无纺布面上。
本发明中选用的发热贴是本领域熟知的发热剂主要成份为铁、炭、盐等组成,发热剂用塑料袋密封,用时起封使用。
本发明无纺布贴均选用单面复膜无纺布制成,且在布面均匀有U型微孔,可以有效传散热量。
具体的,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用户通过暖沙怯风贴治疗其他病症,可自由选用采用其他医用药膏、药剂配合本发明产品使用,其应用效果更好。
通过实施本发明具体的内容,实现本发明内容,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产品通过创造性的选用沙贴,利用热敷温度,对于怯风散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软坚化结、强骨益肾、通经活血、调和气血等功能;对风湿病具有特殊的疗效,特别是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并与药贴按照中药主要原理“君、臣、佐、使”配合使用其疗效突显。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暖沙祛风贴的主视图。
图2显示为暖沙祛风贴的结构图,图中1为沙帖,2为无纺布帖,3为发热贴,4为薄无纺布层,5为粘胶布,其中,粘胶布、薄无纺布为白色,无纺布粘贴为肉粉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另外,在下述的说明中,如无特别说明,则%皆指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海,未经顾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