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索式自行车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176.1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亚民 |
主分类号: | B62M23/00 | 分类号: | B62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21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驱动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驱动自行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的驱动方式是由双脚踏动脚蹬做圆周运动,这种方式不仅腿部运动量较大,而且脚蹬在圆孤运动中越靠近上下两个垂直点其平行于用力方向的力距越短(重力越接近圆心),所以功效越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索式自行车驱动装置不仅使脚踏动作成为直线运动,而且能在驱动中始终保持最大的力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两个周边有槽的动力轮平行安装在动力轴上,并且与轴之间有逆止装置。动力轴上装有轮盘并用链条与车轮上的飞轮相连。动力轮的槽内缠绕软索,软索与脚蹬相连,牵拉软索可拉动动力轮转动。两个动力轮之间有导轮,软索由上端进入一个动力轮,从下端出来后绕过导轮进入另一个动力轮,这样就使两个动力轮形成反向的联动结构,即当脚蹬出时软索拉动动力轮向前转动,同时软索绕过导轮拉动另一个动力轮反转并使脚蹬收拢以保证下一个蹬踏的动作。当动力轮反转时,轮与轴之间的逆止装置使两者分离,不影响动力轴连续向前转动。上述的反转功能也可不用导轮,采用在动力轮上装置螺旋弹簧的方式也可以。此装置在运转中力的作用点总是在软索与动力轮的分离点的固定位置(而传统的自行车力的作用点是不停旋转的),因此只要将此点至轴心的方向线和用力方向垂直,就能始终保持最大的力距。另外,由于采用软索拉动,双脚自然就形成直线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功效,简化动作,达到舒适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2.动力轮,3.动力轴,4.逆止装置,5.软索,6.导轮,7.8.脚蹬,9.轮盘,10.链条,11.飞轮,12.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与脚蹬(7)相连的软索(5)由动力轮(1)上端进入槽内,绕至下端出来,绕过导轮(6)由动力轮(2)下端进入槽内,绕至上端出来连接脚蹬(8)。动力轮(1)(2)平行装在动力轴(3)上,并与动力轴(3)之间有逆止装置,动力轴(3)一端装有轮盘(9)并通过链条(10)与飞轮(11)相连。当蹬踏脚蹬(7)时软索(5)牵拉动力轮(1)向前转动,此时逆止装置将动力轮(1)与动力轴(3)锁定,从而带动动力轴(3)及轮盘(9)向前转动,同时,软索牵拉动力轮(2)反转并将脚蹬收回完成一个驱动过程,然后进入下一个相同的驱动过程,如此反复,连续驱动自行车运动。当动力轮(1)(2)反转时逆止装置(4)使轮轴分离,不会影响动力轴(3)连续向前转动。在实施例中也可不设导轮(6),在动力轮(1)(2)上装置螺旋弹簧(12),当动力轮(1)(2)做完功后随脚的收回可以在弹簧作用下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亚民,未经高亚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改良结构的门锁
- 下一篇:一种电热水器的加热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