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960.0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6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秋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H02K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孙小勇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驱动组件,尤其指一种包括电机、减速机构的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高速转动的电机与减速装置配合可以输出较大扭矩。但当电机高速转动时,减速装置中高速转动的初级齿轮会与其他齿轮互相碰击,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如此噪音和振动更会通过电机外壳、电机支架,等扩散出去,产生振幅更大的共振。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改良齿轮的结构或采用其他新材料令齿轮更加精密,然而前者设计成本高、制造难度大后者受材料限制较大,成本同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机存在的噪音、振动问题,提供一种廉价材料及简易施工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主动牙轮、顶盖、减速器、壳体、电机和线路板,减振颗粒和胶浆层,其中,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内,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耦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主动牙轮的输入部分耦接,主动牙轮的固定部分固定于壳体,输出部分伸出壳体外。线路板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电源输入部分。在电机、减速器、线路板与壳体间的空隙内填有减振颗粒,减振颗粒上端覆盖有胶浆层,胶浆层上端盖有顶盖。
优选的是,所述减振颗粒是石粒、沙粒、塑胶粒、混合物粒,也可以是米粒、麦粒、豆粒,也可以是混合物粒,或者是凝固的混合物粒浆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廉价减振颗粒材料填充在电机周边,无须采用高价、高质、高精度的电机结构来实现减振,即可以消除日用品、玩具、机器等存在的噪音问题;从而减省了大量金钱、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应用大体积电机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套主动牙轮、减速器和电机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作详细说明: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的结构图可以参照图1。如图所示,驱动组件包括主动牙轮1、顶盖2、减速器7、壳体8、电机9和线路板10,其中,电机9通过固定支架6固定于壳体内,减速器7的输入轴与电机9的输出轴耦接,减速器7的输出轴与主动牙轮1的输入部分耦接,主动牙轮1的固定部分固定于壳体8,输出部分伸出壳体外。线路板10的输出端连接电机9的电源输入部分。在电机9、减速器7、线路板10与壳体8间的空隙内填有减振颗粒11,如图中阴影部所示,减振颗粒11上端覆盖有胶浆层12,胶浆层上端盖有顶盖2。
图2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驱动组件的配置中,电机与主动牙轮间还可设置电磁离合组件4,电子离合组件可以如现有技术中一致的那样,包括线圈组件41、电磁离合器42和离合磁碟43。在本具体实时方式中,壳体8与电机9、减速器7、线路板10以及电磁离合组件4之间的空隙内填有减振颗粒11,减振颗粒的上端覆盖有胶浆层12胶浆层上端盖有顶盖2。
如果电机体积较大,也可以采用将电机悬挂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扩展至具有双套的主动牙轮1、减速器7和电机9的驱动组件,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减振颗粒可以是石粒、沙粒、塑胶粒、混合物粒,也可以是米粒、麦粒、豆粒,也可以是混合物粒,或者是凝固的混合物粒浆液。
使用时,电流通过电机,令电机转动再通过减速器,电磁离合器使主动牙轮亦在转动而主动牙轮的转动可带动因使用电机之日用品在运作,如电动果汁机、电动搅拌机、电动碎肉机、电动窗帘,大型电动玩具,或小型机器等在运作。因电机所发出的噪音及振动外传时被包围着的减振颗粒全部吸收,因此噪音不会传到外面,同时石粒、沙粒、塑胶粒、混合物粒、会凝固的混合物粒浆液、甚至米粒麦粒、豆粒或他颗粒等会被上层凝固的胶浆锁紧和盖上塑料外壳盖子紧压而不再移动,所以会稳妥地固定着电机,令其运转时更为宁静安稳。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秋,未经何伟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