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轮流量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778.5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亮东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75;A61M3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6000山西省长治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轮 流量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软管输送(引流)液体(气体)流量调控的双轮流量调节器。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流量调节器,其基本结构是采用设有导向槽的壳体和带有轴的单个调控轮组成,调控轮直接压在软管上,靠向前或向后滚动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由于调控轮轮径较大,受壳体长度的限制,对精确控制流量较为困难。针对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为ZL200420016671.9。改进后的方案是采用与两调控轮连为一体的轴作为控制软管内液体流速的部件,由于是轴压在软管上,而轴的直径远小于调控轮的直径,因此调控轮和轴旋转相同的角度时,轴的外缘所旋进的距离较调控轮外缘所旋进的距离小,因此易于精确控制输液时的流速。但是,通过应用试验发现,这种方案虽然能解决精确控制的目的,但是壳体结构相对复杂,壳体没有充分与轴和调控轮的外形相协调,因此,手感差,不宜操作,所用材料较多,模具复杂,强度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简单、用材少且强度较高、易于大规模生产的双轮流量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左右侧壁、底及连接部分构成的壳体和调控轮轴组成。壳体侧壁内侧有纵向的导向槽,底部的软管支撑面为斜面,调控轮轴的两端置于导向槽内,壳体包绕装有两个轮的调控轮轴的轮廓在壳体内前后运动轨迹的左右两端和下部,软管支持面与轴面设有齿纹的轴相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壳体包绕装有两个轮的调控轮轴的轮廓在壳体内前后运动轨迹的左右两端和下部,与轴为一体的调控轮带动压在软管上的轴在壳体内转动,并沿导向槽纵向移动来调控流量,壳体结构简单,手感好,易于操作,节省了材料,模具制造工艺简单,同时强度得到提高,易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左右侧壁、底及连接部分构成的壳体5和轴3与两个轮1构成的的调控轮轴组成。壳体5侧壁内侧有纵向的导向槽,底部的软管支撑面4为斜面,壳体5包绕装有两个轮1的调控轮轴的轮廓在壳体5内前后运动轨迹的左右两端和下部,软管支持面4与轴面设有齿纹的轴3相对。调控轮轴的两端置于导向槽内,轴3直接压在软管2上,与轴3为一体的调控轮1带动轴3在壳体1内转动,并沿导向槽纵向移动。
与软管支持面4相对轴3的轴面设有齿纹,以增加轴3与软管2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亮东,未经王亮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泵轴封冷却水液位设定装置
- 下一篇:箱式串联电容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