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可分离防臭防堵密封下水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036.2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5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巍峰 |
主分类号: | E03C1/282 | 分类号: | E03C1/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0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可分离 防臭 密封 下水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可分离防臭防堵密封下水道,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层次过滤并且防臭味防堵塞易清洗的下水道。
背景技术
现有下水道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的下水道口,用于泄水和防止下水道向上反味。现有的下水道一般都是一底座和扣在底座上的扣盖组成,底座内设有储水槽,但防臭功能差,地表的毛发、纤维等物易进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堵塞,并且现有产品对过滤物不易清理,清理也不方便,及清理手法不卫生,当某部件损坏或想更换某部件时没有可换部件,无法分拆,清洗不便。现有市场上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易拆分、可方便更换的一体式可分离防臭防堵密封下水道。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式可分离防臭防堵密封下水道,包括外壳和下水道主体,所述外壳内径上具有凸棱,所述外壳内径上具有至少两个凸棱,所述下水道主体包括漏斗形滤道、滤网和排水筒,在漏斗形滤道的锥体的外侧壁上轴向开有卡槽,锥体下端直形管道的根部与一排水筒相连接,直形管道的外壁在与排水筒连接处的下半部分向内凹,与排水筒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排水筒侧壁开有排水口,排水筒外壁在排水口上部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在漏斗形滤道锥体进口处设有一粗滤网。
在漏斗形滤道直形管道与排水筒形成的排水通道内设有细滤网,细滤网位于排水口下部。
所述漏斗形滤道直形管道与排水通道连通处设有中号滤网。
所述漏斗形滤道的锥体的外侧壁上径向开有安装槽,安装槽由漏斗形滤道下部通到卡槽,安装槽的位置与外壳内径上的凸棱相对应。
所述直形管道与排水筒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所述粗滤网上设有拿取孔。
所述外壳内径上的凸棱从方便适用的角度,设置至少2个,凸棱在外壳内径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安装槽对准凸棱装入,当凸棱到达卡槽后旋转漏斗形滤道,凸棱偏离安装槽,漏斗形滤道固定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可设有多层过滤,经过粗滤后,再经过中号滤网到细滤后排出水,在排水通道内可增设滤网,过滤更完全;完全密封式,加深水域层隔离,有效防止臭气及害虫入室内;完全可更换,即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拆换,每个部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同时由于其可分拆,所以更方便拆离清洗;粗滤网有适合取拿的拿取孔,便于取下清理。安装施工方便,只要将排水筒插入下水管即可,通过密封圈将排水筒和下水管之间密封,高度可调。若要更换现有已装好的下水设施,只要取出现有的可折部件,然后将本实用新型装入即可,若要更换某部件均可依任一部件进行折离更换,而不会影响施工与等待施工的时间,随换随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粗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漏斗形滤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一体式可分离防臭防堵密封下水道,包括外壳1和下水道主体,所述外壳内径上具有两个凸棱2,凸棱在外壳内径上对称分布,所述下水道主体包括漏斗形滤道3、滤网和排水筒4,在漏斗形滤道的锥体的外侧壁上开有卡槽5,漏斗形滤道的锥体的外侧壁上径向开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由漏斗形滤道下部通到卡槽5,安装槽的位置与凸棱相对应,锥体下端直形管道的根部与一排水筒4相连接,直形管道的外壁在与排水筒连接处的下半部分向内凹,与排水筒之间形成排水通道6,排水筒侧壁开有排水口7,排水筒外壁在排水口上部开有凹槽8,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9,在漏斗形滤道锥体进口处设有一粗滤网10,粗滤网上设有便于拿捏的拿取孔14,在漏斗形滤道直形管道与排水筒形成的排水通道内设有细滤网11,细滤网位于排水口下部,所述漏斗形滤道直形管道与排水通道连通处设有中号滤网12,所述直形管道与排水筒相连接处设有密封垫13。
本产品原理及对应的功能均适用于所属产品功能与原理的所有领域,只要是对用水后的排水口处进行脏物过滤,和不过滤有障堵塞排水管道的排水口处及易于清理过滤物的排水口处均在产品使用范围,如洗手洗菜盆排水处、浴盆排水处、地漏等等,所附产品图片和本说明及权利要求也同时作为其他使用领域的不同结构相同原理的产品的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巍峰,未经王巍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