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车平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828.6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1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佰纯;卢忠礼;王飞;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7 | 分类号: | B60P3/07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 |
地址: | 226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车平台的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新轿车的运输中,轿车大量使用运车平台作为运载工具。这种方式具有适合中短途运输、装卸快捷、运输灵活、公路运输覆盖面广等优点。
运车平台作为装载轿车的工具,在保证轿车进、出运车平台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制作安装的方便。
图1是当前常见的运车平台的俯视图。从图中可见,在运车平台上,两个侧梁相对应的内侧,分别分布着前端绳钩1和后端绳钩3。在固定框面板2,其与侧梁相连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缺口5。现有的运车平台结构为侧梁的前、后端绳钩与侧梁方管端部和上表面装平,并且前、后端绳钩是沿水平方面设置在侧梁方管的端部。所述的后端绳钩的尺寸较大,并且后端绳钩在俯视方向上与后面板存在重叠。这种结构在驱动框装配到位后,在进行后面板和固定框面板装配时会与绳钩相互干涉,装配非常不方便。
因此改变现有技术中后面板和固定框面板装配时会与绳钩相互干涉的问题,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车平台的后面板和固定框面板装配时会与绳钩相互干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车平台结构的改进,特别是在运车平台的侧梁上的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下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车平台结构,其包括:分别设置于运车平台两侧的侧梁、设置于运车平台前部的固定框面板、设置于运车平台后部的后面板、设置于所述侧梁前部的前端绳钩和设置于所述侧梁后部的后端绳钩,所述的固定框面板与侧梁相连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局部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绳钩在俯视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的局部缺口内。进一步的,在上述的侧梁结构中,所述的后端绳钩的尺寸缩小,使得后端绳钩在俯视的方向上与后面板无重叠部。通过本方案,在运车平台上安装后面板和固定框面板时,该后面板可以避开所述的后端绳钩,该固定框面板可以避开所述的前端绳钩,使安装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梁为方形管,所述的后端绳钩设置于侧梁方形管上并与侧梁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梁的中部还包括中部绳钩。
通过上述改进,可顺利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后面板和固定框面板装配时会与绳钩相互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运车平台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运车平台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主要符号说明
1:前端绳钩
2:固定框面板
3:后端绳钩
4:后面板
5:缺口
6:侧梁
7:中部绳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实施例和附图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作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运车平台结构的俯视图。该运车平台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运车平台两侧的侧梁6、设置于运车平台前部的固定框面板2、设置于运车平台后部的后面板4、设置于所述侧梁前部的前端绳钩1和设置于所述侧梁后部的后端绳钩3,所述的固定框面板2与侧梁6相连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局部的缺口5。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绳钩1位于侧梁6前部稍靠后的位置,并且在俯视的方向上看,该前端绳钩1的设置位置与固定框面板2无重叠的部位,而完全位于所述的局部的缺口5内。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绳钩3的尺寸缩小,使得后端绳钩在运车平台的俯视方向上看,该后端绳钩3的设置位置与后面板4无重叠的部位。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在运车平台上安装固定框面板和后面板时,该固定框面板可以避开所述的前端绳钩,后面板可以避开所述的后端钩绳而方便安装。
实施例2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运车平台结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除了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以外,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的侧梁为方形管,所述的后端绳钩设置于侧梁方形管上并与侧梁上表面平齐。本实施例同样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实施例3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运车平台结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除了包括实施例2所述的以外,进一步的特征是,在侧梁的中部还设置有中部绳钩。本实施例同样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描述,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