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2132.1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5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赖世家;李国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龙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浮动控制平整度的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产品快速发展的今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使用层面也越来越广泛,如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而此类产品功能日益增多,其周边的附加功能也随之增强,因此,其所需的周边电子电路及连接端子也就更加繁杂及多样化。而连接器是泛指所有用在电子信号与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连接器是所有信号或电力的传输桥梁,可说是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其质量良莠不齐,不仅影响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也会牵动整个电子设备的运作质量。
连接器通常是绝缘主体上的安装固定脚,固定插入电路板的安装孔,安装固定脚设计为圆形的铜柱或塑料柱,这种安装固定结构极易使绝缘主体产生晃动,且欠缺稳定性及牢固性,不利于焊接连接器接脚,而且在拔插外接件过程中,绝缘主体容易受力而错位,进而导致连接器的接脚松脱,影响信号传输。
另外,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该现有技术是以圆形柱体的固定件3置入本体1两端的安装孔2,待该固定件3的铆接部4穿出该安装孔2上缘,再进行铆合加工,使该固定件3与该本体1紧密结合,待外接件(图中未示)与该本体1接合后,再以螺丝等锁固件(图中未示)穿设该外接件而与该固定件3螺合,但该现有技术实质上仍具有下列缺点:
一、制造过程中须另外进行铆合加工,增加生产所需的时间。
二、该现有技术在铆合加工时,极易因力道过大或过猛而破坏该本体的结构;或因加工力道过小,使该本体产生松动,而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
三、该铆接部经铆合加工后,固定于该安装孔孔缘,无法拆卸也不能控制平整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无须经过铆合等加工手段,可节省生产时间,且该固定组件具有匹配该本体的固定结构,不会产生其接合部位过紧或过松的现象,也可通过其松配的接合手段,达到浮动控制平整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以固定组件穿设本体两端的安装孔,该固定组件是由定位件及固定座所组成,其中,该定位件及该固定座分别设有外径略大于该固定组件的延伸部,且该定位件设有第一固定部,该固定座对应设有第二固定部,该第一、第二固定部为可组合分离关系,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架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优选实施例及其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包括本体10及固定组件20,该本体10设有供该固定组件20穿设的安装孔11,该固定组件20是由定位件21及固定座22组合而成,其中,该定位件21与该固定座22分别设有外径大于该固定组件20的延伸部210、220,该定位件21设有第一固定部211,且该固定座22对应设有第二固定部22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图式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固定部211、221可为匹配组合的凹槽及具有开口的C型扣,令该第一固定部211及该第二固定部221为可组合分离关系,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的整体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结合连接器30,并共同设置于电路板40的适当位置,通过插设于该通孔12的该连接器30与设于通孔12内的接脚13相触,并且该接脚13与电路板40相接,使该连接器30与该电路板40稳定地电性连接;该固定座22穿设该本体10的安装孔11,且该第二固定部221露出该安装孔11并与该定位件21的第一固定部211相互卡合,并通过该定位件21与该固定座22松配结合,可浮动控制该本体10的平整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龙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龙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收、发卡机储卡箱中的自适应卡口装置
- 下一篇:方便套装的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