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用保密电话机I型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1672.8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30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义章;尹兰宁;陈德峰;吴庭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兴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蕴 |
地址: | 100091北京市海淀区青云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保密 电话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I型的专用保密电话机。
背景技术
自从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话已成为当代社会最普及的通信方式。现在,中国平均每3.5人、日本平均每2人、美国平均每1.5人就拥有一部电话,全世界电话装机总量已达数十亿部,并且仍在继续发展,仅中国在“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用户数即达1亿(含移动电话)。当今,电话网络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名符其实地成为社会的“神经系统”。每时每刻,人类社会无以计数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种信息通过电话电路进行着传递。
正是由于这一“传递”,使电话不仅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成为人类进步的象征,也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政治、经济利益集团之间情报战的主战场。这是因为,电话传递过程环节多、路径长、线路无法有效防护。与其他获取情报、信息的手段相比,电话窃听截获情报、信息的方式简单易行、投入成本更低、所获信息量更大。
窃听与反窃听的斗争始终贯穿于电话发展的全过程。
当年,美国中情局曾在柏林墙下创造了电话窃听的奇迹。
现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庞大机构,正在以最新科技手段“窃听全世界”。
各种科技新闻报道还告诉我们,当今电话窃听早已脱离在现场电话线上做文章的阶段,任何电话用户在专业窃听者各种远程插入手段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面对上述形势,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机构安全、家庭安全。通信保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于是保密电话机便应运而生。
早期保密电话机仅用于政府机构、军队等机要部门,其类型为模拟式,加密强度低。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保密电话机自九十年代以来已进入数字时代,并开始向民用领域普及。
现保密电话机一般采取按一定规则对数字化的语音信号进行伪随机加扰的方法加密,而保密通话对方,则通过对已经加扰的语音信号进行实时解扰还原处理,恢复正常的语音。加扰过程中的扰源即保密电话的密钥,加扰的规则即算法。不掌握密钥和算法则对传递过程中的语音信号难以破解,从而达到了保密要求。
但是,由于传统保密电话机存在着固有缺陷,导致推广普及遇到困难。
其固有缺陷表现在:
1.限于设备存储能力和通讯效率的要求,密钥数量一般在220数量级以内,密钥更换频率最多只能做到一次一密,同时加密算法不可变更,因而加密强度受限。这一状况为攻击者采用“穷举法”破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增加设备存储能力,或以传统方法增设多种算法,又将以大幅提高成本和降低通讯效率为代价。这是影响保密话机普及推广的重要原因。
2.密钥需由管理机构制作,使独立于管理机构之外的用户不愿使用。
3.密钥需由人工分发,这一过程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密钥一旦丢失,系统内全部电话机将无密可保。
4.密钥需预先存储在话机或密钥卡设备中,加密算法也固化在话机设备中,一部话机丢失或密钥卡丢失即威胁全系统安全,责任过于重大。这使一些本应使用保密话机的用户,因害怕承担可能丢失话机的责任而不配置保密话机,或将已配置的保密话机“束之高阁”,严加看管,使本应打保密电话的使用者因难以办理使用手续而未使用保密电话。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猖獗的电话窃听攻势,传统保密电话机难以担当在通讯领域建立大范围高强度防护系统的大任,时代紧急呼唤克服了传统保密话机固有缺陷的新型设备登上历史舞台和进入市场应用。
保障信息安全,需要高可靠性的信息安全产品,其中最根本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安全芯片。
面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我们的研发小组,在国密办、安全部等国家部门的支持下,经多年潜心攻关,利用我国其他兄弟单位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芯片——可重组逻辑芯片,开发出当前我们所开发、试制的系列保密电话机产品。上述芯片的特点是:运用分解、合成、叠加、聚类、分析等设计技术,通过指令编码方式,根据具体算法应用需求的不同,静态和动态重新组织体系结构、重新定义数据资源和操作关系等,根据动态编码,改变数据控制/操作控制/流程控制等,实现不同算法的功能操作,达到利用最少资源集合高效支持加密算法的效果,同时算法可由用户自定义、可动态改变和升级,保障了网络端到端的信息安全,从而提高了我们所研制的保密电话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流道防泄漏铅酸蓄电池盖
- 下一篇:具有双重毛细组织的热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