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1638.0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江长堆;庆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14 | 分类号: | H01H19/14;H01H19/10;H01H3/20;H01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杨勤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一种用于控制电路接通/断开的部件。对于应用于移动设备(如各种车辆)的开关来说,不但要求开关动作准确,还要确保开关具有锁定功能,也就是说,即便是开关在移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时,也能确保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保持稳定。否则,容易导致误操作,甚至引发事故。
然而,一般的开关为闸刀式或旋转式,对于闸刀式开关来说,体积较大,而且对于开关的遮蔽保护不够,而对于旋转式开关来说,应用于移动设备时,容易出现开关的误转动,从而导致误操作。因而,常用一种插入式开关,该开关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可以将动触头插入到静触头中,从而实现电连接,在这种插入式开关中,为了防止动触头从静触头中脱离,常常通过夹紧装置(如夹紧环等)将插入的动触头夹紧,或通过曲线结构来实现对动触头的锁定。在开关中设置夹紧装置或设置曲线结构,以防止动触头的松动脱落,则增加了开关的制造难度,使开关的加工较为繁琐,从而增加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入式开关加工繁琐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加工简便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具有孔的壳体、芯轴和触头,所述芯轴插入所述孔中并与所述触头接触,其中,所述芯轴上具有凸缘,该凸缘沿所述芯轴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的横向截面和所述孔的端口为非圆形状,所述芯轴的凸缘位于所述孔之中,当芯轴转动时,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所述凸缘能够或不能够穿过所述端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为了防止芯轴沿芯轴的轴向从壳体中脱离,在芯轴上设置了凸缘,通过凸缘与壳体的孔的端口之间的形状配合,使之满足:芯轴的凸缘可以穿过所述孔的端口并位于所述孔之中且所述孔的端口可以防止所述凸缘从孔中脱离。在将芯轴插入孔之后,通过旋转芯轴,可以根据芯轴旋转的角度,使凸缘能够穿过所述孔的端口,也可以防止凸缘穿过所述端口。在本开关中,触头通过芯轴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而芯轴与孔端口的配合使芯轴可以很容易的插入孔中,而不能随便从孔中脱离,由于芯轴凸缘和孔端口的形状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很容易地实现,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制造较为简便,从而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示意图;
图4-图6为图1中开关中凸缘与孔形状配合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1-图3中开关的芯轴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中触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具有孔6的壳体2、芯轴3和触头4,所述芯轴3插入所述孔6中并与所述触头4接触,其中,所述芯轴3上具有凸缘5,该凸缘5沿所述芯轴3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5的横向截面和所述孔6的端口为非圆形状,所述芯轴3的凸缘5位于所述孔6之中,当芯轴3转动时,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所述凸缘5能够或不能够穿过所述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1中,将芯轴3插入孔6中,从而与触头4接触,实现电连接,而且通过芯轴3上的凸缘5与孔6的端口之间的形状配合,使之满足:可以容易地将凸缘5置入孔6中,而不能随意地使得凸缘5从孔6中脱离。这样,可以确保触头4的电连接总是处于正常状态。
壳体2的作用是为开关1的多个触头提供实现可靠电连接的相对空间,以防止其他能够导电的物体与触头误连接,而使开关误操作。因而,壳体2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各种塑料等,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只要保证壳体2与触头4之间不可能发生电连接即可。壳体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只要能实现为触头提供空间,满足芯轴3插入其中的要求即可。壳体2的孔6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制得,也可以与壳体2整体形成,可以根据具体的加工条件加以确定。
芯轴3插入壳体2的孔6中后,与触头4接触,从而触头的电连接,换句话说,触头4的电连接通过芯轴3来实现。如图1所示,当操作开关1时,将芯轴3插入孔6中,因而,触头4与芯轴3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