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力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1469.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9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沈逸峰;张国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逸峰;张国根 |
主分类号: | B25B17/02 | 分类号: | B2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孙小勇 |
地址: | 5108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增力扳手,尤其指一种应用行星轮系工作原理设计的增力扳手。
背景技术
更换汽车轮胎是一项十分费力的工作,拆卸固定轮胎的螺栓更是其中焦困难的部分。汽车中一般都配有扳手,然而这种扳手需要在端部加连很长的扳杆,以增加扭矩,然而,对于小型汽车来说,后备箱空间有限,很难放置扳杆。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增力扳手,然而,其中一些扳手虽然输出扭矩大,但尺寸也较大,因此不便携带,有些增力扳手结构虽然小巧,但输出扭矩不够,用来拆卸紧固汽车轮胎的螺栓时,还是显得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增力扳手,其具有较紧凑的结构,同时具有很高的输出扭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包括
筒体,在筒体两侧形成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筒体内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内齿部,第二内齿部和第三内齿部;
第一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一内齿部;
第二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二内齿部和第一行星轮组;
第三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三内齿部和第二行星轮组;
输入轴,耦接于第一行星轮组;
支撑部,固连于筒体的外壁;
第一端盖,固连于筒体的第一开口端;
和第二端盖,固连于筒体的第二开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一端盖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二端盖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套筒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三级行星轮组后,使得输出扭矩得到显著增加,同时还由于筒体内齿部的齿数可以适当减少,因此的可以采用直径较小的筒体设计。
如果在筒体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设置弯折部,以固连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这样,可以省去因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所增加的成本。
此外,在支撑部的一段设置套筒配合部,可以用来配合套筒,这样,在拆卸轮胎时,可以将支撑部的套筒套于待拆卸螺栓外的其他螺栓上,用以在操作时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力扳手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依照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第二、第三行星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筒体变形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力扳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且输出扭矩大的增距扳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作详细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力扳手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其剖视图。参照图1、图2,依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力扳手包括筒体10,第一行星轮组20,第二行星轮组30,第三行星轮组40,输入轴50,支撑部60,第一端盖70和第二端盖80。
其中,参照图3,筒体10为圆筒形,具有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102。内侧设有内齿部103,内齿部103与第一行星轮组20、第二行星轮组结构相对应30,和第三行星轮组40结构相对应。
参照图4,第一行星轮组20包括第一行星轮组托架201、第一行星轮组输出轴202和托盘203,第一行星轮组托架201包括一个与筒体内圆同心的用以配合输入轴50的前级配合部,还包括三个筒体同轴的用以分别容纳三个第一行星轮204的行星轮安装部,第一行星轮204通过第一销轴枢接于行星轮安装部,并与第一行星轮组输出轴202相啮合。托盘203固连于托架201的一侧,中间有孔供输入轴50通过。
同样参照图4,第二行星轮组30包括第二行星轮组托架301、第二行星轮组输出轴302和托盘303,第二行星轮组托架301包括一个与筒体内圆同心的用以配合第一行星轮组输出轴202的前级配合部,还包括三个筒体同轴的用以分别容纳三个第二行星轮304的行星轮安装部,第二行星轮304通过第二销轴枢接于行星轮安装部,并与第二行星轮组输出轴202相啮合。托盘303固连于托架301的一侧,中间有孔供第一行星轮组输出轴202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逸峰;张国根,未经沈逸峰;张国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管道的快速试压装置
-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美工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