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1278.4 | 申请日: | 200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3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海新;陈丽滨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建民;张天舒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循环 空调 增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重力循环空调装置中主要采用两种换热装置,一种是采用传统的铜管铝串片换热器作为冷热媒与空气间的换热单元,另一种是采用新型的换热材料-毛细管作为冷热媒与空气间的换热单元。
以上两种形式的重力循环换热装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空气流动的热压为驱动力,热压就是指经过换热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与室内未经热交换的空气间的比重差造成的压力差。由该压差驱动空气流动可称为自然循环。
为了满足室内需要的供冷量或供热量,必须有足够的空气流动量来保证。由于自然循环的驱动压力与空气温差成正比关系,而空气温差则受到室内舒适要求(室内空气温度)和冷热媒温度(供回水温度)的局限,从而使整个自然循环的空气流量受到很大限制。比如,为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室内空气温度范围一般在+18℃~+26℃之间,而目前所采用的冷热媒供应技术所提供的冷热媒温度在+5℃~+60℃之间,为达到节能的效果,一般是将冷热媒的温度限定到更小的范围内,如+12℃~+36℃,这样,自然循环的空气流量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满足室内需要的供冷量或供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重力循环空调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空调换热能力的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空调装置的空气流量来提高空调装置的换热能力。提高空气流量的方式主要可采用以下两种:一是增加设备(投资,场地);二是增加循环动力,即采用需要部分能量(电能)驱动的强制循环方式。采用第一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要受到许多具体情况的限制,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投资,故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方式来实现。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上部风口和下部风口,壳体内有换热单元,壳体内还设置有可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驱动单元。
空气驱动单元可采用低噪声、大风量的驱动装置。
优选的是,空气驱动单元采用可拆卸的装置,以适应冬季工况(供热)和夏季工况(供冷)所需的不同的空气流向。同时,在不需要增加空气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拆卸,以减小其产生的流动阻力,并减少耗电量。
所述空气驱动单元可分设于壳体的上部风口或下部风口处,这样设置便于空气驱动单元的拆卸,因此可根据不同季节需求确定其安装位置:夏季供冷时在上部风口处插入,冬季供热时在下部风口处插入。
也可以将空气驱动装置设于壳体内壁的中部。设于壳体中部的空气驱动单元属于固定装置,在冬夏季分别以不同的方向驱动空气的流动,即夏季向下驱动空气,冬季向上驱动空气,以充分利用重力循环,并辅以动力驱动。
进一步优选的是,为了能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量,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上还可设有空气流量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针对供热供冷随季节性、时间性负荷变化(四季、日夜变化产生不同的负荷需求)的特点,设计了可以按需求装卸和调节的空气驱动装置,在高峰负荷阶段使用空气驱动装置提升设备能力,在非高峰负荷阶段利用重力循环空调的原理节能低噪声运行。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空调装置的供冷量或供热量。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如尺寸为B×H=1000×2000空调装置的供冷量约为1300w/m,而本实用新型空调装置的供冷量为4200w/m,比现有技术增加了2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气驱动单元装于空调装置的中部)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气驱动单元装于空调装置的上部风口处)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气驱动单元装于空调装置下部风口处)
图中:1-壳体 2-上部风口 3-下部风口 4-换热单元 5-空气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定性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重力循环空调增强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有上部风口2和下部风口3,壳体1内有换热单元4和空气驱动单元5。
空气驱动单元5的安装位置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安装。
如图1所示,空气驱动单元5安装在壳体内壁的中部。这种形式的安装为固定安装。
如图2、3所示,空气驱动单元5安装在壳体的上部风口2或下部风口3处,此种安装形式是为了便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海新;陈丽滨,未经郭海新;陈丽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连轧平立转换传动装置
- 下一篇:多相多拍步进柱塞液压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