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栓剂灌封机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0218.0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7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川;李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A61J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栓剂 灌封机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栓剂药品生产领域,具体说应用于栓剂灌封机组中。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栓剂生产设备的冷却装置是定长送料、间歇运动的长方形箱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冷却的栓剂壳带粒数与剪断后成品的单板栓剂粒数成倍数关系,如每板5粒,那么进入冷却箱栓壳的粒数就是35粒,可切成7板,或每板7粒,可切成5板,不能做到单板任意粒剪切。如:每板1粒、2粒、3粒等,不能满足生产栓剂药品企业的需求。所需冷却空间较大,冷却有效空间较小,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蜗线型连续式栓壳带冷却装置,可以实现单板任意粒剪切,利用较小的冷却空间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节能高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栓剂灌封机的冷却装置提供了一种长方形箱体式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冷却室,下层为机械传动部分,冷却室根据产量的需求可以由1~6个单元组成,单元之间相互贯通,每个单元都有双层冷却盘和一个进口、一个出口,上层冷却盘为导向板,蜗线形轨迹槽贯通板厚,由多条连接板予以固定;下层冷却盘蜗线形轨迹槽是不贯穿板厚的,槽形断面,呈T形,蜗线槽内装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带动栓剂壳带沿着蜗线槽运动。相邻的两个单元共用一个进、出口,即第一个单元的出口为第二个单元的进口。
栓剂壳带是栓剂药品的专用包装物,可由PVC、PVE/PE或铝箔材料制成,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栓剂壳带的特征在于:壳带的下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冲有长约2~4毫米的针状突出物,与栓剂壳带连为一体。传动链条每间隔6~12个链节节距就有一个链节轴长出其它链节轴5~8毫米,用于带动栓剂壳带的针状突出物,沿着蜗线槽运动。
栓剂壳带的运动方向是从外侧向圆心处层层连续绕进,到达圆心位置后,又反方向向外侧绕出,进入封口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较小的冷却空间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可以实现栓剂药品单板的任意粒剪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冷却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冷却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栓剂壳带平面图
图中:1、单元1 2、单元2 3、栓剂壳带 4、进口 5、出口6、缓冲轮 7、冷却盘 8、上层冷却盘 9、下层冷却盘 10、传动链条 11、冷却室 12、机械传动部分 14、链轮R1 15、链轮R2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冷却室(11)由两个单元(1、2)组成,栓剂壳带(3)由进口(4)绕缓冲轮(6)进入冷却盘(7)蜗线形轨迹槽中,传动链条(10)中的加长链轴带动栓剂壳带(3)下部的针状突出物,使栓剂壳带(3)沿着蜗线槽的轨迹从外环向内环绕进,到达圆心后又沿着蜗线槽反方向向外环绕出,进入单元2(2),如此反复运动后经出口(5)进入下一个单元或工序。传动链条(10)的运动由链轮R1(14)和链轮R2(15)带动,链轮RI(14)和链轮R2(15)则由箱体下部机械传动部分(12)内的传动装置驱动。
栓剂壳带中的针状突出物是经由本机中的加热模具在栓剂壳带下部冲出来的,与栓剂壳带呈一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旋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0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