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694.0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韩修廷;董喜贵;刘建军;刘卫东;周方惠;郑国忠;贾志平;侯德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6345***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弹性 密封 井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井井口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抽油机井井口密封通常采用盘根密封,由多个O型橡胶圈组成盘根,配合图1所示,每一O型橡胶圈11割45°斜口15,然后将其按斜口位置错开180°装于盘根盒12中,将压帽13旋紧压紧盘根密封光杆14。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密封效果和盘根的旋紧程度是成正比的,即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必须旋紧盘根,而盘根旋紧后O型橡胶圈与光杆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由盘根密封产生的能耗增大,进而增加了原油开采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机井井口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彻底解决井口密封效果和摩擦阻力之间矛盾且适用于所有类型抽油机井的井口密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包括:
一盘根盒、多个密封圈和一压帽,其中,盘根盒上部外侧具有螺纹,压帽螺设于其上,盘根盒下部开口,连接于现有井口上,多个密封圈上分别开设斜口并叠置于盘根盒中;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
一杯体,内置于盘根盒中,杯体侧壁上开口,杯体侧壁与盘根盒内壁之间有间隔;
一内衬钢骨架,其上套设一弹性密封套,多个密封圈以斜口位置错开的方式叠置于弹性密封套内,弹性密封套内置于杯体中;
所述内衬钢骨架和杯体底部中间各具有一供抽油机井的光杆穿设的孔。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所述多个密封圈为石墨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多个密封圈上分别开设的斜口为45度,并以斜口位置错开180度的方式叠置于弹性密封套内。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所述杯体外侧壁上开口为多个。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所述开口为长条形。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所述杯体上端边缘与盘根盒上端边缘相压抵。
如上所述的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所述弹性密封套内置于杯体中时,其上端边缘与杯体的边缘相压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密封情况随井内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保证了在良好密封的前提下,密封圈对光杆的预紧力随井内压力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实现了在保证良好密封效果的情况下摩擦阻力最小,减少了能耗,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克服常规井口密封装置摩擦阻力大,耗能高的缺点。
为能更加详述本实用新型,列举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常规抽油机井盘根盒简图,说明密封圈直接安装于盘根盒内。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井口后的所受井内压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弹性动密封井口密封装置包含:
一盘根盒6,其上部外侧具有螺纹,其下部开口,且内侧具有用于连接现有井口的丝扣;
一杯体4,内置于盘根盒6中,杯体4侧壁上具有多个长条形开口41,杯体4侧壁与盘根盒6内壁之间有间隔,杯体4上端边缘与盘根盒6上端边缘相压抵;
一内衬钢骨架2,其上套设一弹性密封套3,弹性密封套3内置于杯体4中,弹性密封套3上端边缘与杯体4的边缘相压抵;
多个密封圈5,为石墨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上分别开设45度斜口51,多个密封圈以斜口位置相互错开180度的方式叠装于弹性密封套3中;及
一压帽1,螺设于盘根盒6上部,以固定装有上述部件的杯体4于盘根盒6内;
另外,内衬钢骨架2、杯体4底部和压帽1中间各具有一轴向孔,抽油机井的光杆7穿设于其中。
采用上述结构,可实施本实用新型。现场抽油时,先将盘根盒6固定于现有井口上,然后将多个密封圈5以斜口位置相互错开180度的方式叠置于内衬钢骨架2的弹性密封套3中,再将弹性密封套3内置于杯体4中,接着再将已内置上述部件的杯体4作为整体内置于盘根盒6中,最后将压帽1螺设于盘根盒6上部,以固定上述部件于盘根盒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