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挂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384.7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37/22;E05B63/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挂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利用密码或是利用钥匙开启的复合式挂锁。
背景技术
一般挂锁可概分为号码锁与钥匙锁两种,号码锁需通过由使用者输入特定数字才能被开启,而钥匙锁则必须将其对应的钥匙插入其锁孔才能被开启。
然而,若该挂锁为号码锁,但使用者却忘了打开号码锁的数字时,该挂锁无法被打开,此时,使用者仅能求助于锁匠或强行破坏才能开启该挂锁,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与困扰;然而,若该挂锁为钥匙锁,但使用者却将钥匙遗失时,同样也必须应用其它较麻烦的方式才能开启该挂锁。
另外,国际海关为了遏止恐怖攻击,于乘客出入境时,必须一一检查乘客所携带提箱内的物件,若乘客的提箱使用上述的号码锁上锁,海关人员将无法打开提箱,而必须破坏提箱才能检查该提箱内的物件,如此将造成乘客与海关人员之间的纠纷与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挂锁,是可利用号码或钥匙开启,而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挂锁,可供海关人员利用钥匙开启,以方便检查提箱内所存放的物件。
为达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挂锁是包含有一壳体、一锁钩、一卡掣件、一锁固弹簧、一钥匙锁组、一连动件、一密码锁组及一按压件,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二顶孔、一通孔、一按压孔及多数拨号孔,该锁钩是具有一轴枢端及一活动端分别穿设于该壳体的二顶孔,该轴枢端是形成一头部容置于该壳体的容室内,该活动端是形成有一缺槽,该卡掣件是容置于该壳体的容室内并具有一嵌卡部,该卡掣件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该卡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嵌卡部是插设于该锁钩的缺槽中,该锁固弹簧是容置于该壳体的容室内且抵顶于该卡掣件,该钥匙锁组是具有一锁座容置于该壳体的容室内,以及一锁心设于该锁座,该锁心一端并穿设于该通孔且具有一钥匙孔,另端则设有一凹沟沿该锁心的螺旋方向延伸,该连动件是以其一端是插设于该钥匙锁组锁心的凹沟中,另端则与该卡掣件抵接,该密码锁组是容置于该壳体的容室内,并具有一轴杆、多数号码轮以及一回复弹簧,该等号码轮是套设于该轴杆且与该壳体的拨号孔位置对应,该回复弹簧是抵顶于该密码锁组的轴杆,该按压件是枢设于该壳体的容室内壁并具有一第一臂以及一第二臂,该第一臂是位于该按压孔内侧且与该号码锁组的轴杆抵接,该第二臂则与该卡掣件抵接,通过此,该复合式挂锁不但可使用钥匙开启,亦可通过由将该等号码轮拨转至正确角度而开启。
此外,该复合式挂锁亦可增设一第一顶推弹簧及一第二顶推弹簧,分别与该锁钩的活动端与轴枢端抵接,使得该卡掣件脱离该锁钩时,该锁钩可自动弹起;该第一顶推弹簧外侧可增设一抵压块,避免该卡掣件影响该第一顶推弹簧伸缩。
再者,该卡掣件的嵌卡部末端可设一斜面,使得该复合式挂锁于上锁的过程中,该锁钩的活动端可更顺畅地推移该卡掣件;该卡掣件的嵌合部末端亦可设一弧形缺口,而使该锁钩的活动端及该嵌合部呈互补形状,使得两者可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供使用者自由选择利用密码或是钥匙开启,因此可大大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当利用该复合式挂锁上锁的提箱于海关受检时,海关人员更可使用钥匙顺利打开该复合式挂锁进行检查,而不致造成海关人员的不便。
为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如下,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5略同于图4,但是显示利用密码开启时的状态;
图6略同于图4,但是显示利用钥匙开启时的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复合式挂锁
20壳体 201前壳盖 203后壳盖
205轴杆 21容室
22顶孔 23通孔
24按压孔 25拨号孔
30锁钩 32轴枢端 321头部
34活动端 341缺槽
36第一顶推弹簧 361抵压块
38第二顶推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