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7494.1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钦;钱朝贤;陈建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H01H13/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观看 角度 同时 显示 多种 外观 效果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再加上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移动电话(或称为手机)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通信工具之一。移动电话产品以其体积轻小、携带方便、功能齐全及价格日益低廉的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一般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大多会以手机之功能和外形作为考虑内容,而市面上也适应消费者的购买趋向,推出功能齐全、外形新颖的手机。
传统按键模块利用印刷(printing)、镀膜(plating)等技术来实现不同纹路、字体、颜色的效果。但是,传统按键模块无法同时(simultaneously)显现出两种以上的外观效果。
所以,由上述可知,公知的按键模块,在实际应用上,显然不便并有问题存在,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将激光全像术(holography)的技术应用于按键结构上,以使同一片按键结构可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simultaneously)显示出不同的纹路、字体、颜色等外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其包括:一多模式外观层(multi-mode appearance layer)、一弹性结构层(elastic structure layer)及一按键结构层(keypad structure layer)。其中,该多模式外观层的表面具有数个将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源反射至不同角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该弹性结构层设置于该多模式外观层的下端。该按键结构层设置于该多模式外观层的上端。
借此,通过这些将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源反射至不同角度的微结构,使用者在不同角度的观看下将看到不同模式的外观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激光全像术于按键结构上,以达成多模式外观显示之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在第一种角度下所显示出的第一种外观效果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在第二种角度下所显示出的第二种外观效果图。
其中,附图标记:
多模式外观层 10 微结构 100
弹性结构层 20
按键结构层 30 按键 300
入射光源 L
第一种角度的反射光源 L1
第二种角度的反射光源 L2
第一种图案 P1
第二种图案 P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在第一种角度下所显示出的第一种外观效果图及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在第二种角度下所显示出的第二种外观效果图。由图1中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于不同观看角度下同时显示出多种外观效果的按键结构(key structure),其包括:一多模式外观层(multi-mode appearance layer)10、一弹性结构层(elastic structurelayer)20及一按键结构层(keypad structure layer)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4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