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采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458.5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杰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H1/18;C10B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6673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采暖炉。
背景技术
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
根据北京市燃气及燃气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秸秆燃气检验报告得知:秸秆燃气含量:一氧化碳15.27%、氧3.12%、氮56.22%、甲烷1.57%、丙烷0.03%、丙烯0.05%。
2003年“太阳能”杂志第一期《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开发展望》一文中已对秸秆燃气的开发前景做了预测:
植物生物质能源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仓库,是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可以讲开发利用植物生物质能源,就是开发利用太阳能。植物生物质能源可以再生,取之不尽,取之不竭。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当今国际社会“新思维、新料学、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发展的植物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能源转化技术,符合本世纪发展的主题--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我国能源专家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进行了3个阶段的科学预测:第一阶段(2001-2010),植物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能基本得到满足,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基本遏制因直接燃烧植物生物质和废弃植物生物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第二阶段:(2011-2030),我国农村植物生物质能源综合建设达到社会化,农用植物生物质能方式多维、多元化,生产,生活用能得到满足,植物生物质绿色能源转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我用生态环境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三阶段:(2031-2050),建立起我国多能互补,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植物生物质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并形成规模,乡镇企业因能源高效化,农民因能源优质化。基本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增强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综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教授讲,目前我国能源战略迫切需要研究用非粮食类生物质作原料生产液体类,气体类燃料。开发出拥有自主知织产权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保障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的安全开发利用和经济昌盛繁荣。
农民使用秸秆燃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靠秸秆气化工程集中供气获得。第二,可以利用生物质自己生产。
秸秆气化工程,一般为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投资共建,一个村(指农户居住集中的村)的气化工程大约需50-80万,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多个村级秸秆气化工程。
农民自产自用的秸秆燃气,主要靠家用制气炉进行生物质转化,投资不大,小则300余元,多则700余元。
植物生物质(包括据木、木柴,野草,松针树叶,作物秸秆,牛羊畜粪,食用菌渣)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0%,其次为氢、氮、氧、镁、硅、磷、钾、钙等元素。植物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质量分数为50%。这些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之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此过程实质是植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应条件下按照化学键的成键原理,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这样植物生物质中的大部分能量就转移到这些气体中。
制气炉具有生物质原料造气、燃气净化、自动分离的功能。当燃料投入炉膛内燃烧产生大量CO和H2时,燃气自动导入分离系统执行脱焦油、脱烟尘、脱水蒸气的净化程序,从而产生优质燃气,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燃气炉,点燃即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采暖炉,它以秸秆燃气为燃料,使用方便,燃烧性好,火力旺,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采暖炉,包括炉体及炉体顶部的炉盖,炉盖中部设有烟囱,炉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为送风管、螺旋式通风盘、燃烧室、贮水室和排烟室,所述贮水室内设置有多道排烟管,排烟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排烟室、燃烧室相连通,炉体上方引入一根秸秆燃气管,该秸秆燃气管穿过一根排烟管通入燃烧室内,螺旋式通风盘的中部具有一个内凹形聚油槽,周边均匀连接多道通风道,送风管的出风口正对螺旋式通风盘底部并留有空隙。
为了充分利用烟气携带的热量对贮水室内的水进行加热,降低秸秆燃气在行进过程中的冷凝程度、减少焦油量,所述排烟管为七根,其中一根安装在贮水室中间,其余六根围绕该排烟管均匀分布,秸秆燃气管插入中间的排烟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杰,未经吴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门门扇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净化中空窗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