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带式的送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428.4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7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琴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B05C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料的送漆桶,特别是涉及一种集送漆桶与泵在一底座上,并街底座上方的一提把提拿,可方便携带的送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涂料的喷漆桶如图1所示,大致包含有一送漆桶1本体,其内部是供容装预定量的涂料,而涂料是呈半流体状,必须借助一泵的加压才能使涂料以一定的压力喷出,因此该送漆桶1与泵之间是街由一条空气管连接,使高压空气能灌入送漆桶1内,而由该送漆桶1底部导出的涂料,具有一定压力可向工作物喷出,该送漆桶1与工作物中间亦街一送漆管的连接,便于移动使涂料能对着目标工作物进行上漆工作,为使涂喷工作范围更为灵活广泛,因此该送漆桶1底部会加装脚轮,便于装有涂料的送漆桶推动移走,可达省力的目的。
但在实务上,送漆桶1移动时该泵亦要一起搬移,甚至于还要搬移上、下楼或上、下车,搬动时除了要搬动送漆桶1以外,还要再搬动泵,由此可知在搬移金属材的送漆桶1或泵都相当费力且要分次提起移走,并不方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送漆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装置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携带式的送漆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送漆桶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携带式的送漆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送漆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送漆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携带式的送漆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解决在搬移金属材的送漆桶1或泵时相当费力且要分次提起移走的不便,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携带式的送漆装置,其包括:一底座,跨置在地上,该底座顶面竖设一提把,该提把顶部是供手提拿;一送漆桶,该送漆桶是组配在该底座的顶面,其内部可容装涂料,该送漆桶顶部设一桶盖,该桶盖的顶部中心设一马达,该马达可驱动该桶盖下方的一搅拌器旋转;一泵,该泵是组配在该底座的顶面,该泵外侧设一出口,及一进气孔;一输出管,该输出管的一端是连接送漆桶可通该送漆桶内部,该输出管的另一端是连接该泵,使涂料由该泵的出口喷出;一空气管,该空气管的一端是连接该送漆桶,另一端且连通该泵,使空气由该泵的进气孔吸入并由该空气管输入于该送漆桶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携带式的送漆装置,其中所述的送漆桶底部设至少三脚架,该脚架是架设在该底座的顶面,使该送漆桶底部与该底座的顶面保有相当的间距。
前述的携带式的送漆装置,其中所述的泵的出口可再衔接一送漆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的送漆装置,包括一底座可跨置在地上,底座上面竖设一提把供手提拿,底座下面设脚轮,一送漆桶可容装涂料及一泵同设在该底座上,该送漆桶顶部的桶盖设一马达,该马达可驱动桶盖下方的一搅拌器旋转,该送漆桶底部连接一输出管,该输出管是接该泵使涂料由该泵上方的出口喷出,该出口可衔接一送漆管便于对着工作物作喷涂的上漆工作,又该送漆桶顶部连接一空气管,该空气管且连通该泵,可加压将高压的空气输进该送漆桶,街送漆桶与泵结合一起,便于手提携带的便利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的送漆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的送漆装置,搬动时可以手提拿该提把将底座提起移位,让该送漆桶、泵及马达等组件一起移走,因此与现有习知的涂料喷漆装置如(图1)比较,可达搬移容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琴,未经杨丽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种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复合制剂制备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沼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