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双相柱塞式水泵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824.5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钟宝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宝步 |
主分类号: | F04B9/14 | 分类号: | F04B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1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柱塞 水泵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抽水器的装置,属于手动抽水器设备生产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大部份手动抽水器都是单相式的,它由水缸活塞、活塞杆、手把杆、支承杆及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其水缸下端只有一进水管与井下水相通,水缸上端只有一出水管,抽上来的水由水缸上端溢流出来,经出水管流入水桶或水池,其出水没有压力不能将水输送到某高处地使用,且抽水效率低。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一定输水压力,抽水效率更高,可工业化生产的手动双相柱塞式水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手动双相柱塞式水泵,由水缸、活塞、活塞杆、止回伐、手把杆、支承杆及底座组成。活塞在水缸中将水缸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水缸上部设有进水与出水两个管口,在各管口上设有一止回伐,水缸下部也设有进水与出水两个管口,在各管口上设有一止回伐。水缸下端封盖与底座用螺栓连接,水缸中的活塞通过活塞杆与手把杆端部用螺栓连接,手把杆与支承杆上端用螺栓连接,支承杆下端与底座用两个螺栓固定。
水缸上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与水缸下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之间用三通管道相连通,再与进水管道连接;水缸上部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与水缸下部出水管口上回阀之间用三通管道相连通,再与出水管道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缸上下两端都分别设有进水与出水管路,且均设有止回阀,即可操作手把杆作上下运动,去驱动与其连接的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水缸中作上下运动,使水缸上下两端都有进水与排出水的双相功能,功效比单相手动抽水器提高近一倍,且使排出的水有一定压力。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全套设备,生产成本低,出厂价低,很适用农村家庭与种养专业户,不用电力,用人工操作,便于使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缸,2、活塞,3、活塞杆,4、止回伐,5、手把杆,6、支承杆,7、底座。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由水缸1、活塞2、活塞杆3、止回阀4、手动杆5、支承杆6、底座7等难成。水缸1的下端盖与底座7用螺栓连接,水缸中的活塞2通过活塞杆3与手把杆5的端部用螺栓连,手把杆5与支承杆6的上端用螺栓连接,支承杆6的下端与底座7用两个螺栓固定。活塞在水缸中将水缸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水缸上部设有进水与排出水的两个管口,在管口上各设有止回阀,水缸下部也设有进水与排出水的两个管口和各设有止回阀。水缸上部与下部的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之间用三通管道相互连通,再与进水管道连接;水缸上部与下部的排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之间用三通管道相互连通,再与排水管道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缸上下两端部同样都有进水与排出水管路,且均设有止回阀,所以操作手把杆作上下运动时,就带动活塞杆与活塞在水缸中作上下运动,使水缸上下两端都有进水与排出水的双相功能,功效比单相式的手动抽水器提高近一倍,且使排出水有一定压力。当活塞往下压时,水缸上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打开,使水进到水缸中,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关闭,避免出水管路上的水倒流到水缸,水缸下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关闭,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则打开,把水缸中的水打到出水管路上去。当活塞往上压时,水缸上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关闭,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打开,把水缸中的水打到出水管路上去,水缸下部进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打开,使水进到水缸中,出水管口上的止回阀就关闭,避免出水管路上的水倒流到水缸。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水缸上下两部都有进水与出水管口,各管口都装有止回阀,在操作中,水缸上下两端部都有进水与排出水的双相功能,因为各管口都有止回阀,使打出的水具有一定压力,可将水输送到一定高度的地点去应用,功效比单相式的手动抽水器提高近一倍,很适合农村抗旱与取水和种养专业户应用,可用工业化生产其全套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宝步,未经钟宝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