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夹蝶式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4124.2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9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戴贤才;李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工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忠高 |
地址: | 20180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蝶式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止回阀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石油、石化等流体介质管道上,一些介质是不允许有外漏的,特别是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场合更不允许介质有外漏,传统的止回阀结构中的销轴、限位销等零件都是外装入结构,在阀体外加工有这些零件的安装孔是潜在的外泄漏点,所以,传统的止回阀影响着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克服管道运行中因止回阀结构而存在的外泄漏现象,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夹蝶式止回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无阀体外部加工孔的内装式止回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具体实现的,一种包括阀体、阀瓣、销轴和弹簧的、只允许介质单向流动的一种对夹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它由阀体1、阀瓣2、销轴3、限位杆4、支撑块5、压板6和扭簧7组成,其中:等长的圆柱形的限位杆和销轴,一上一下分别在阀体1内腔中两端的两个支撑块5上支撑固定;背部为半圆形的两个支撑块5相对固定在阀体1内两侧腔壁上的半圆形凹槽内,并由有外螺纹的、环状的压板6与阀体1螺纹连接来压紧固定支撑块5;小于阀体1腔体内径的一对半圆形蝶式阀瓣2通过销轴3的固定连接,安装在阀体1的内腔阀口台肩上,蝶式阀瓣2和销轴3之间有扭簧7连接,以保证蝶式阀瓣2的弹性闭合、可靠止回。
此种内装式的对夹蝶式止回阀没有外泄漏点。管线运行时,当介质正向流入阀体时,阀瓣在介质力作用下克服扭簧扭力,两扇阀瓣绕销轴旋转,转到限位杆处限位,阀门打开,管线开通;反之,当管线前端介质失压后,阀瓣在扭簧和介质反压的作用下迅速关闭,阻止介质倒流。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是:通径为DN100~DN900;压力为2.0MPa~10.0MPa。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石化、冶金、电力、轻工、食品等领域,适用于水、蒸汽、油品、酸类、强氧化性介质及尿素等多种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内装式的结构同传统销轴、限位销外装入结构相比,阀体减少了两个潜在的外泄漏点,解决了高压阀门阀体螺塞垫片外漏的难题,采用内装式结构的对夹蝶式止回阀,可以彻底消除外漏点,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实现管线外部安全、清洁、文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夹蝶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夹蝶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附图中各图例标记分别表示如下零件:
1---阀体、2---阀瓣、3---销轴、4---限位杆、5---支撑块、6---压板、7---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应用在石化系统上的型号为H76H-150C对夹蝶式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瓣2、销轴3、限位杆4、支撑块5、压板6和弹簧7。按图1所示的结构安装起来,其中:阀体1是牌号为WCB的铸钢件,通径为ф100mm,阀长为73mm,阀体1的内腔中部加工有密封台肩,内腔的上部的两侧壁上加工有半圆形凹槽;两个背部是半圆形的柱体支撑块5在阀体1内腔两侧半圆形凹槽内配合定位,外径为ф120mm、厚度为10mm的环形压板6与阀体1内腔上口螺纹连接压紧固定支撑块5;直径为ф6mm的限位杆4和直径为ф6mm的销轴3分别上下固定在支撑块5上;一对半径为R51mm的半圆形蝶式阀瓣2与销轴3对夹连接,由直径为ф1.5mm钢丝绕成的扭簧7安装在阀瓣2与销轴3之间,依靠扭簧7的弹簧力将阀瓣2压紧在阀体1的密封台肩上,必须是准确、可靠定位,以保证对夹蝶式止回阀的密封性。以上零件中阀体1和阀瓣2为铸钢件,销轴3和限位杆4为不銹钢,压板6为优质碳钢制成。
此种内装式的对夹蝶式止回阀没有外泄漏点。当介质正向流入阀体时,阀瓣在介质力作用下克服扭簧扭力,两扇阀瓣绕销轴旋转,转到限位杆处限位,阀门打开,管线开通;反之,当管线前端介质失压后,阀瓣在扭簧和介质反压的作用下迅速关闭,阻止介质倒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工阀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工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4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