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美容外科拇外翻矫正术双弧形专用拉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797.6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1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冰;田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若冰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江苏省南通市北郭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外科 外翻 矫正 弧形 专用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外科拇外翻矫正术双弧形专用拉钩,属于医学美容外科治疗拇外翻的专用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人的足部拇趾因各种原因导致其指向外方,医学上称之为“拇外翻”。属于骨外科常见病,其症状除拇外翻外还伴有骨赘增生(俗称大脚骨)、关节变形疼痛、局部红肿溃烂、走路跛行等等一系列症状。这些仅仅是教科书上的记载和论述,而足部增宽、外翻造成的畸形给人们的心理压力和信心丧失才是当前求术者的手术动机,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特别是广大女性对足部的美学要求不断提高,对拇外翻矫正术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手术的要求也从改善功能转移到了求美观、求微创。目前,在各种治疗拇外翻的术式中“倒舌形瓣”手术被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几乎成了标准术式。但唯一的缺点是切口大些,有医生作到40~50毫米长,问其原因是因为现有器械切口再小就进不去,无法操作。手术进入切口的第一步是用拉钩拉开切口边缘,而目前通用的手术拉钩最小的宽度为10毫米且钩舌为平板状。本手术部位为近似球形结构,若在约10~20毫米的切口操作,仅能伸进拉钩,其他手术器械再难以进入切口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着保留现有器械功能,尽量小型化、功能化的设计宗旨,提供了一种使用更方便、对人体创伤更小的美容外科拇外翻矫正术双弧形专用拉钩。它脱胎于通用的手术拉钩,拉钩舌部呈双向弧形,与手术部位生理曲度相吻合,能进入最小的切口,拉开最大的空间,创造手术操作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美容外科手术的美容外科拇外翻矫正术双弧形专用拉钩。它由手柄部分、钩柄部分、和钩舌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手柄部分为各种形态适于用手持握的长柱状、长条状,圆柱形、六面柱形、流线多面体形等,长度为5——15cm。钩柄部分由比手柄细的板状金属组成,钩舌部分为一与钩柄厚度相仿的长方形舌状金属板,其横向纵向均为弧形。本实用新型整体为一近似镰刀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手术中使用美容外科拇外翻矫正术双弧形专用拉钩时,手握手柄柄,以钩舌进入切口内,向切口边缘反方向牵拉,切口及皮肤即被牵拉开形成腔隙,以利手术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体积更小,便于操作,适于在更小的切口内操作,最小可在10毫米以内的切口内拉开切口进行手术。
2、由于钩舌采用双弧形设计,其弧度与手术部位生理曲度相仿,故能拉出最大的手术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钩舌局部三维示意图。
图中:(1)手柄、(2)钩柄、(3)钩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手柄(1)部分为各种形态适于用手持握的长柱状、长条状,圆柱形、六面柱形、流线多面体形等,长度为5——15cm。钩柄(2)部分位于中间部位,一端与手柄相连位于同一直线上,另一端与钩舌相连,由比手柄细的板状金属组成,长约1~15厘米,钩舌部分为一与钩柄厚度相仿的长方形舌状金属板,横向纵向均为弧形,与柘趾骨关节表面曲度相仿,宽约2~15毫米,长约5~25毫米,与钩柄呈锐角,本实用新型整体为一近似镰刀状,一头为手柄,一头为钩舌;也可以为S型或型,两头均为钩舌,舌尖朝向可方向相同也可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若冰,未经张若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