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固件保洁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734.0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6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闫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莹 |
主分类号: | B05D1/32 | 分类号: | B05D1/32;B05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固 保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电气产品油漆时对产品外部裸露的紧固件保洁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电气产品出厂前要对产品外表面进行油漆,以保证产品的耐腐性、耐潮湿性及外观质量。为保持产品外部裸露的紧固件镀铬表面或镀锌表面其原有光泽,不被喷漆时的漆雾粘染而影响外观质量,在对产品表面油漆时,目前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用毛笔或毛刷将防锈油、润滑油脂类物质均匀地涂抹在裸露的紧固件表面,使喷漆时的漆雾(液)无法直接粘接到紧固件表面,待油漆干燥后,用布擦拭紧固件,即可露出紧固件原有的光泽亮度。其二,不涂抹油脂类物质,待油漆干燥后,卸下已粘涂了油漆的紧固件,重换新的紧固件。
现用的上述两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其一,在紧固件上涂抹油脂类物质的方法工作效率低下,当产品外部裸露的紧固件数量多时,更是费工费时;涂抹时稍不小心,油脂类物质便可污染紧固件周围需要油漆的表面,该表面应保留的油漆便将脱落,产品外观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常常要二次补漆,造成施工期延长。其二,重换新紧固件的方法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人劳动强度,特别对产品质量特性依靠调整紧固件来保证的一些产品,因更换紧固件,需重新调整并进行检测试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紧固件保洁套”。喷漆前,将紧固件保洁套戴在紧固件上,待油漆干燥后再将紧固件保洁套取下,不仅保洁了紧固件,还可以重复使用该保洁套。
紧固件保洁套的结构为整体式,无零部件和附件。其外部(外表面)为遮盖体,内部为安装腔,表面标有规格标识。根据油漆干燥方式的不同,可用塑料、橡胶材料制成。当油漆干燥方式为烘焙方式时(此时烘焙温度一般在60-110℃),可用塑料材料制成;当油漆干燥方式为常温放晾时,可用塑料材料制成、也可用橡胶材料制成,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用乳胶材料制成,供一次性使用。
紧固件保洁套的关键部分是:
1.其遮盖体仅仅遮盖紧固件需保洁部分,以利于紧固件周围表面可均匀着漆;
2.其制做材料为塑料、橡胶材料,以适应不同的油漆干燥方式;
3.当用塑料材料制成时,其安装腔的尺寸大小、形状依照与之配套的紧固件国家标准并结合具体工艺制成,可以使保洁套紧密地安装在紧固件上,并在外表面上标识有与之配套的紧固件标准号、规格等;
4.当用橡胶材料制成时,其安装腔的尺寸大小、形状可依照与之配套的紧固件国家标准并结合具体工艺制成,也可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改变安装腔形状和尺寸大小,使保洁套紧密地安装在紧固件上,并在外表面上标识有与之配套的紧固件标准号、规格等;
5.便于安装、宜于拆卸并且不损伤产品表面干燥后的漆膜质量;
6.可根据使用方需求用乳胶制成,供一次性使用。
紧固件保洁套的优点为:
1.缩短了机械电气产品表面油漆喷漆前的准备时间并简化了准备工作,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
2.保护了紧固件原有的表面光泽质量,使产品表面更为美观;
3.保证了紧固件周围表面的完整着漆;
4.使油漆干燥后的整理时间几乎为零;
5.按照紧固件国家标准配套制做,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便于使用者选用,同时降低了本专利制造厂家的制造成本(如模具费用等);
6.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大、中、小企业均可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机械电气产品上外部裸露紧固件的正、侧视图;
附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附图3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中:1.平垫圈(实施例为A级平垫圈GB/T97.1-1985),2.弹簧垫圈(实施例为标准型弹簧垫圈GB/T93-1987),3.紧固件头部(实施例为六角头螺栓GB/T5782-2000、),4.机械电气产品外表面。
图2中:1.遮盖体,2.安装腔,3.排气孔,4.规格标识。
图3中:1.遮盖体,2.安装腔,3.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d为平垫圈(1)的直径,h为平垫圈(1)及弹簧垫圈(2)的总厚度,k为紧固件头部(3)的高度,s为紧固件头部(3)的对边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莹,未经闫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