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补偿锥形盘根盒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3071.2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吕向升;胡新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向升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补偿 锥形 盘根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抽油井用盘根盒结构的改进,特别是自动补偿锥形盘根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田抽油井用盘根盒的盘根体内孔或是直孔或是锥孔,盘根内孔底面为平面,压紧时盘根无法实现补偿。另外,当下盘根磨损严重时,井口压力高,无法更换,导致石油漏失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偿锥形盘根盒,能够自动补偿盘根磨损,有效利用盘根,提高密封性能;消除因下盘根磨损严重、无法密封而井口压力高、无法更换盘根时出现的石油泄露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补偿锥形盘根盒,包括带有压盖的上盘根体,压盖与上盘根体上部内孔之间构成的上空腔内由上到下设置着上压块和上盘根,上盘根体下端连接着下盘根体,上、下盘根体之间构成的空腔内由上到下分别设置着下压块和下盘根,上盘根体中部内壁向盘根体中心收缩构成环形挡肩,环形挡肩上方的上盘根体内孔为倒锥形孔,环形挡肩的顶面与上盘根底面之间配合设置着密封环,密封环内孔上部为倒圆锥孔,密封环内孔下部为圆柱孔,圆柱孔的大小与光杆的外径相匹配,环形挡肩底面与下压块顶面之间设置着上环形盘根垫圈,下压块外周壁上套装着与上盘根体下部内孔相配合的下环形盘根垫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将其与井口连接即可。由于在上盘根底面与上盘根体中部的环形挡肩顶面之间设置着密封环,密封环内孔上部为倒圆锥孔,密封环内孔下部为圆柱孔,圆柱孔的大小与光杆的外径相匹配,这样当上盘根磨损后,旋紧压盖,上盘根位置下降,逐渐进入密封环的倒圆锥孔内,实现盘根磨损后的填充补偿。而现有的盘根体内孔底面为平面,压紧时盘根无法实现补偿。另外,由于环形挡肩底面与下压块顶面之间设置着上环形盘根垫圈,下压块外周壁上套装着与上盘根体下部内孔相配合的下环形盘根垫圈,当下盘根磨损严重、井口压力高、无法更换、导致石油漏失时,通过旋紧下盘根体,在上、下环形盘根垫圈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该级的有效密封,防止漏油,防止下级密封失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自动补偿盘根磨损,有效利用盘根,提高密封性能;消除因下盘根磨损严重、无法密封而井口压力高、无法更换盘根时出现的石油泄露现象,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补偿锥形盘根盒,如附图所示,包括带有压盖1的上盘根体4,压盖1与上盘根体4上部内孔之间构成的上空腔内由上到下设置着上压块2和上盘根3,上盘根体4上部内孔壁的锥度为5°-15°。上盘根体4下端连接着下盘根体10,上、下盘根体4、10之间构成的空腔内由上到下分别设置着下压块8和下盘根9,上盘根体4中部内壁向盘根体中心收缩构成环形挡肩,环形挡肩上方的上盘根体4内孔为倒锥形孔,环形挡肩的顶面与上盘根3底面之间配合设置着密封环5,密封环5内孔上部为倒圆锥孔,密封环5内孔下部为圆柱孔,圆柱孔的大小与光杆的外径相匹配,环形挡肩底面与下压块8顶面之间设置着上环形盘根垫圈6,下压块8外周壁上套装着与上盘根体4下部内孔相配合的下环形盘根垫圈7。
由于在上盘根3底面与上盘根体4中部的环形挡肩顶面之间设置着密封环5,密封环5内孔上部为倒圆锥孔,密封环5内孔下部为圆柱孔,圆柱孔的大小与光杆的外径相匹配,这样当上盘根3磨损后,旋紧压盖1,使得上盘根3位置下降,其下端逐渐进入密封环5的倒圆锥孔内进一步将光杆挤紧,即可实现盘根磨损后的填充补偿,提高密封效果。
另外,由于环形挡肩底面与下压块8顶面之间设置着上环形盘根垫圈6,下压块8外周壁上套装着与上盘根体下部内孔相配合的下环形盘根垫圈7,当下盘根9磨损严重、井口压力高、无法更换、导致石油漏失时,通过旋紧下盘根体10,在上、下环形盘根垫圈6、7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该级的有效密封,防止漏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向升,未经吕向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