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泡机的蒸汽冲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615.3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3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烽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18 | 分类号: | A47J31/18;A47J31/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9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泡 蒸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泡机的蒸汽冲泡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以热水、蒸汽吹搅水流进而翻搅茶叶、咖啡等食材原料来达成冲泡的蒸汽冲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冲泡机,如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92994号的「自动冲茶机」,其主要包括有控制单元、侦测单元、锅炉装置、进水装置以及出水装置,其改良在于:控制单元为连接有人机接口,而进水装置设有稳压泵浦,并于出水装置设有冲泡区,且锅炉装置设置有加热锅炉及出水锅炉,而稳压泵浦为可让进水装置以稳定高压方式进水至锅炉装置,且加热锅炉以隔水加热之方式对出水锅炉进行加热,而出水锅炉会透过出水装置加压出水至冲泡区,并同时关闭稳压泵浦,以让进水装置停止进水至锅炉装置,而人机接口为设有复数操作按键,且复数操作按键为可控制进水装置进行进水,并可控制于冲泡区内的停留时以及出水量。
其缺点系在于,出水锅炉透过出水装置加压出水至冲泡区,然而,冲泡区内之水在满了之后即完全静止,冲泡区之茶包等原料,因浸泡而慢慢释出味道,但是,其速度不够快,因而导致饮品之味道不够浓厚。
另外,像红茶店、咖啡摊等场所,讲究的是服务品质,不可以让客人等待时间过久。而且,红茶店、咖啡摊等场所,来来往往的客人又较多,这样,势必导致服务难度增加,服务品质无法保证或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饮品冲泡机无法有效于短时间内提升且控制饮品的浓度等问题,提供一种可同时以热水、蒸汽吹搅水流进而翻搅茶叶、咖啡等食材原料来达成冲泡的蒸汽冲泡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泡机的蒸汽冲泡装置,所述的冲泡机的蒸汽冲泡装置包括冲泡筒、上盖、枢接座及管体:
冲泡筒,其上方设有一上盖,并设有一排气管;
上盖,设有热水管道、蒸汽管道;
枢接座,连接冲泡筒与上盖,并且提供一管体穿入枢接,再以固定螺帽螺固;
管体,其中设有两条管道,二者互不相通,管体的两端为两条管道的进口端,该进口端分别组接一水管,一蒸汽管,管体中段各设有两条管道的出口端,并与上盖内的管道相对应。
所述的冲泡筒底部设有出水孔,并于出水孔外接一出水头。
所述的冲泡机另设有一内筒,位于冲泡筒中,该内筒为渗透网或可于筒体设有复数个渗透孔。
上盖上对应热水管道、蒸汽管道设有分水盘。
两条管道的进口端接设的水管、蒸汽管以固定螺帽螺固。
管体外设有两条以上可与枢接座相配合之O型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借由一穿入枢接座的管体将蒸汽与水同时导入冲泡筒,可吹搅翻滚水流,而于短时间内提升饮品的浓度及均匀度。
2.因增加蒸汽冲泡,对饮品冲击力较大,可大幅缩短冲泡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冲泡筒、内筒、上盖、分水盘的平面剖示图;
图3本实用新型枢接座局部剖示并与上盖配合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整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连接冲泡筒与上盖之管体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冲泡筒组装于冲泡机并装设出水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述:
首先,请参阅第1~6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冲泡筒1、上盖2、内筒3、枢接座4及管体5:
一冲泡筒1,于上方设有一上盖2,冲泡筒1底部设有出水孔11,并于出水孔11外接一出水头8。并设有一排气管12,其设置于冲泡筒1内,以供冲泡过程时释放冲泡筒1内之压力;并且,上盖2设有热水管道21、蒸汽管道22,而对应热水管道21、蒸汽管道22设有分水盘23,该分水盘23设有复数个孔231。
一内筒3,位于冲泡筒1中,该内筒3可设为渗透网,或可于筒体设有复数个渗透孔,可过滤茶叶、咖啡等冲泡物。
一枢接座4,用于连接冲泡筒1与上盖2,并且提供一管体5穿入枢接,管体5上设有螺纹段53,再以固定螺帽7螺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烽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烽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熔硫釜
- 下一篇:方向轮支撑与信号触发的整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