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189.1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洪谟伟;张志宏;梁志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谟伟 |
主分类号: | G02C7/04 | 分类号: | G02C7/04;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 隐形眼镜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隐形眼镜,特别是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美观及便利性的需求,各种隐形眼镜的使用也日渐普遍,而隐形眼镜约略可分为硬式及软式镜片,其中以软式镜片配戴上较为舒适,而传统的隐形眼镜结构及其配戴情形,如图1所示,配戴时,该隐型眼镜镜片10置于眼球表面3前,藉以使进入眼球的光线预先产生折射,以达到矫正视力的功效;然而,由于隐型眼镜镜片10于配戴时会紧贴眼球表面3,使眼球时间无法充份接触到空气,若长时间配戴(超过八小时)则会导致眼睛缺氧,致使配戴者产生眼睛会发红(微血管扩张)的极度不舒适感,所以材料的高透氧性对眼球细胞非常重要,否则因为配戴隐形眼镜时间过长,会造成眼细胞的缺氧受损,引起眼疾。
目前一般软式隐形眼镜的材料优劣如下:
1.水胶:虽具亲水性,但透氧率低,且于干燥的地方,镜片会脱水变硬,使配戴者不舒适。
2.硅胶(或含氟硅胶):硅胶聚合物虽然具有很高的透氧性,但不具亲水性,无法输送营养液及排除废物,且无法渗透水的隐形眼镜,会吸附(sunction)于眼球,不易取下,不但视觉光学上有影响,并且会造成眼睛不适与伤害,因此,不适合作为延长戴用型的隐形眼镜材料。
3.水胶与硅胶的混制品:硅水凝胶的材料则具备上述的优点,其主要是利用硅胶(或含氟硅胶)成份来形成高透氧性;而水凝胶成份则提供输送液体及隐形眼镜的滑动性需求,但是生产这种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将两种化学性质完全相反的原料混合在一起,而仍保有光学上的清晰度,这就有如将水和油混在一起,而仍能成为清晰透光的薄膜一样的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油溶性的硅胶成份无法溶于水溶性的水胶成份之中,所以当硅胶单体和亲水性的单体在一起时,通常会产生相分离现象,而令材料成为浑浊而不透明,也因为如此,硅水凝胶材料虽具有上述两传统材料的优点,但其材料的合成极为不易,制造困难致使成本高、难以推广。
有鉴于习见软式隐形眼镜材料有上述的缺点,创作人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能改善传统硅胶(或含氟硅胶)隐形眼镜的上述缺点,其可有效延长配戴使用时间。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一种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由具弹性的透明柔软硅胶基材与无聚合基填充材料混合成型的镜片本体,于其表面及内部分布有相互连通的孔洞间隙。
其中,该镜片本体是由硅胶基材与无聚合机填充材料的混合材料一体成型的。
其中,该硅胶基材为含氟硅胶。
其中,该无聚合基填充材料是水溶性硅胶。
其中,该填充材料是无聚合基的水溶性含硅的表面分散剂。
其中,该填充材料是无聚合基的有机溶剂溶解性硅胶。
其中,该填充材料是无聚合基有机溶剂溶解性含硅的表面分散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其可有效延长配戴使用时间,且其具有较简易的加工困难度,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嘹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习见的隐形眼镜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不会聚合且具有水溶性或有机溶剂溶解性的填充材料(如:水溶性的含硅的表面分散剂、水溶性硅胶、有机溶剂溶解性硅胶或含硅的表面分散剂)与可以聚合的硅胶(或含氟硅胶)混合在一起,使之成型为隐形眼镜的镜片本体1然后,再将该水溶性的填充材料萃取掉,如此一来,该硅胶(或含氟硅胶)材质的镜片本体1原来容纳该水溶性填充材料的空间即会形成密集且相互连通的孔洞间隙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谟伟,未经洪谟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线收放结构
- 下一篇:基于小波分析的工业生产过程故障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