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720.3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9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叶隆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隆泰 |
主分类号: | H05F1/00 | 分类号: | H05F1/00;B3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包红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在 抗静电 保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全面防止静电产生的保护膜的构造,该保护膜使用抗静电聚酯(PET)膜和抗静电胶,当撕去离型膜时不会对胶层产生静电,且被贴着物也不会产生静电,进而达到保护被贴着物的目的,避免物品因静电产生而破坏原有功能。本实用新型与包装材料的新功能有关,尤指将保护膜应用于防止静电产生的物品上,从而有效保护被贴着物。
背景技术
PET式保护膜因高透明度及耐破坏性而广受欢迎,一般应用于办公用品或光电视觉产品。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保护膜(V)是在离型膜(AC)和PET膜(YP)之间涂布一层胶体(YB),当撕去离型膜(AC)后,令胶体和(YP)贴着于物品上起保护作用。一般的保护膜(V)如图3所示成卷存放,以不占使用空间。
由于一般PET式保护膜具有很强的静电,PET膜本身带有的静电可驱赶气泡并加快保护膜贴合的速度,但在贴合或撕离时会同时产生静电,所以难以应用于防止静电产生的物品上且不能有效保护被贴着物。
发明内容
为使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获得改善,设计者又特别设计了一种新颖并方便实施的“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用内在型抗静电剂和胶混炼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胶,再用内在型抗静电剂和树脂混炼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PET膜,然后将抗静电胶涂布在抗静电PET膜的一面,完成全面抗静电保护膜并进一步减少制作工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包括抗静电PET离型膜以及涂布抗静电胶层的抗静电PET基材,其特征在于,PET抗静电基材,即抗静电PET基材(Antistatic Polyester Film)由内在型抗静电剂和树脂混炼而成,具有长效型全面抗静电功能。另外,抗静电PET离型膜,即抗静电PET基材(Antistatic Polyester Film)一面涂布离型剂。其特征在于:当撕去离型膜时不会对胶层产生静电,且被贴着物也不会产生静电,进而达到保护被贴着物的目的。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结构材料均采用防止静电的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传统保护膜的外观图。
图2:图1的局部透视图。
图3:保护膜的存放状态图。
图4:传统保护膜的使用状态图。
图5A: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5B:抗静电PET离型膜的透视图。
图5C:抗静电PET保护膜的透视图。
(AC)离型膜
(V)一般保护膜
(YP)PET膜(polyester film)
(YB)一般胶体
(AP)抗静电PET膜(Antistatic Polyester Film)
(AB)抗静电胶
(C10)离型剂(氟系、硅系、蜡系)
(APC)抗静电PET离型膜
(APB)抗静电保护膜
(APCB)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5A(APC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的透视图。图中已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包括两层抗静电PET膜(AP)以及涂布于抗静电PET膜(AP)之间的抗静电胶(AB)。抗静电PET离型膜(APC),即抗静电PET膜(AP)一面涂布离型剂(C10),而抗静电保护膜(APB),即抗静电PET膜(AP)一面涂布抗静电胶(AB)。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抗静电PET离型膜(APC),如图5B所示,以及抗静电PET保护膜(APB),如图5C所示。
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由于有抗静电胶(AB)和抗静电PET膜(AP),即使贴合或撕离数次,都可保持防止静电产生的功能。当撕去抗静电PET离型膜(APC)时不会对胶层(AB)产生静电,且被贴着物也不会产生静电,进而达到保护被贴着物的目的。内在型抗静电保护膜结构材料均采用防止静电的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隆泰,未经叶隆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短距离限制的无线通讯系统
- 下一篇:散热片接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