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376.8 | 申请日: | 200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1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杲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杲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净化器,尤其是一种饮用水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活用水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提高水的品质都是通过净化的方式。目前人们采用的水净化方式主要有活性碳过滤、超滤膜过滤,以及上述两种方式的若干个组合等方式。由于活性碳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部分有机物,以及比较大的颗粒物等杂质,因此用活性碳净化水被人们广泛利用。但仅用活性碳处理后的水,它的品质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更高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超滤膜对水进行处理,超滤膜可过滤水中的细菌、污泥以及部分有机物。但是采用单一的超滤膜来净化水,水中的余氯和重金属不能有效地被去除,水质不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水的品质仍然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于是人们把这两种处理方式串联后对水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使水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中国专利号200320118259。3名称为一种使用多级滤芯的家用净水器,它就是采用活性碳过滤和超滤膜过滤串联后来对水进行处理。这两种处理水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使水的品质达到了人们的要求,但是它的缺点是结构不紧凑,同时由于活性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吸附达到饱和,超滤膜很容易产生污堵,如不能反向冲洗,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碳和超滤膜,造成使用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反向冲洗,净化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的一种净水器。
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净水器,它包括管形外壳、上端盖、下端盖、活性碳过滤层和超滤膜过滤层,外壳的两端与上、下端盖配合密封,在上端盖上设有进水口及净水口,在上端盖上还设有出水口,外壳内固定有膜安装管使外壳分为内腔和外腔,内、外腔在底端相连通,外腔内装有活性碳,构成活性碳过滤层,外腔上端与进水口相连通;内腔内固定有超滤膜,构成超滤膜过滤层,超滤膜中心的膜集水管的上出水口与净水口相连通,膜集水管下端密封,超滤膜上端的侧面与上端盖的出水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把自来水管直接与上端盖的进水口相连接,自来水从进水口流入,将首先通过活性碳过滤层,活性碳对水中的异味和部分有机质及较大的颗粒物等杂质进行吸附,当水通过活性碳过滤层后,流入超滤膜过滤层,水中的细菌、污泥和部分有机质等杂质将会被过滤,水从超滤膜出来后,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从中心管上端经净水口流出,成为饮用水,另一部分从超滤膜的上端侧面经出水口流出,水质比净水口流出的水略差,可用作非饮用的生活用水。由于超滤膜的上侧水可以通过上端盖的出口流出,因此超滤膜在净水的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水从出水口排出,因此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碳层能够实现反向冲洗,在所述的端盖上还设有反冲洗口,外腔内设有反冲洗管,反冲洗管上端与上端盖的反冲口相连通,下端在与外腔和内腔都相连通,在所述的上端盖上连接有换向阀,实现在反冲洗时,水从反冲洗口流入,出水口关闭,水经活性碳过滤层后从进水管流出。这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净水口,启动换向阀,换向阀关闭出水口,自来水从换向阀从反冲洗口流入,从反冲洗管的底部流入活性碳过滤层,对活性碳反向冲洗,这样过滤过程中被水流逐渐挤压在一起的活性碳将逐渐松开,附着在活性碳上的吸附物将漂浮在水中,并顺水从进水口经换向阀的出口流出,从而达到清洗活性炭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外壳上同轴套装膜安装管,使外壳分为内、外腔,在内外腔内分别设为活性碳层和超滤膜层,由于两层同轴套装,因此结构紧凑;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端盖上设置换向阀,使活性碳层能够反向清洗,因此不需经常更换活性碳,同时在使用水出口流出的水时,可以对超滤膜进行正冲洗,减少浓差极化对超滤膜的污堵,使超滤膜的使用时间更长,从而达到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上端盖的主视图。
图5为反冲洗管的剖视图。
图6为布水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正常使用状态下阀与上端盖管线连接示意图。
图9为反冲洗状态下阀与端盖管线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杲,未经蔡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时保护用户隐私的ATM机
- 下一篇:机械手表人造宝石夹板及其加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