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8903.1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庄旭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4 | 分类号: | B01F1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容器 装置 结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滴液装置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及以滴液装置组成的同心圆配置滴液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染料自动滴液计量装置100如图1所示,其在一机架1上设置有例如三个原料容器转盘11、12、13,并在每一个原料容器转盘11、12、13上以环状排列置放有复数个母液瓶21,母液瓶21内部作为贮放染料、助剂、水或其它液体原料用。
在原料容器转盘11、12、13的下方位置配置一染杯转盘4。染杯转盘4设有数个环列的孔洞,每一洞孔可用以承置一个染杯5,而每一个染杯5的下方由一染杯杯托所承托,并在下方设有天平6。
母液瓶21内部的原料,由一计算机控制设备配合滴液装置3的控制的下,可由不同的原料容器取出不同比例的原料,再将这些原料由滴液装置3滴落在染杯5内。母液瓶21一般是承置在一原料容器承座22上。
如图2所示,传统的滴液装置3结构设计中,包括有一阀座31、一输入流道32、一垂直的输出流道33、一驱动单元34、一阀瓣35、一连通槽道36。滴液装置3的阀座31可由数个锁附组件37结合在原料容器承座22的侧边,并使阀座31的输入流道32与原料容器承座22的一供液槽道221相连通。
在输入流道32与输出流道33之间形成有连通槽道36。阀瓣35配置在连通槽道36上方,驱动单元34可控制阀瓣35的动作,以封闭或开启连通槽道36。
在传统的滴液装置3中,其输入流道32是开设在阀座31的侧边,其顶端与阀座31的连通槽道36的中央位置连通。而输出流道33相邻于输入流道32,其顶端连通于连通槽道36的一侧边位置。
上述滴液装置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将滴液装置3自原料容器2卸下来清洗,以便滴液装置3能重新盛装另外的染色液,然而,滴液装置3与原料容器2是紧密结合而难以分开,在清洗滴液装置3时,难以利用手部或是清洗用具来彻底清洗滴液装置3的内壁,长久下来,滴液装置3的内壁的死角将堆积可观的污垢,进而影响新填装的染色液的色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以使滴液装置可轻易地由原料容器拆卸,进而将滴液装置彻底清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用以将一滴液装置结合在一原料容器的侧缘,其中,该结合结构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原料容器结合面和一滴液装置结合面;
一延伸部,由该基座的原料容器结合面凸伸出,该延伸部穿设于该原料容器的一开孔中;
一中空通道,开设于该延伸部的中央且贯通该基座的滴液装置结合面和原料容器结合面。
所述的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其中该基座的滴液装置结合面的选定位置形成有至少二锁附孔,以供至少二锁附组件将该滴液装置锁附于该基座的滴液装置结合面。
所述的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其中该延伸部的外环面形成有外螺牙,该原料容器于该开孔处形成有对应于该延伸部的外螺牙的内螺牙,该延伸部的外螺牙螺合于该原料容器的内螺牙。
所述的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其中该延伸部具有一固定组件结合端,该固定组件结合端位于该原料容器的内部空间中,且该固定组件结合端螺合于一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对照公知技术的功效:
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滴液装置简易地由原料容器卸下,方便使用者将滴液装置彻底清洗,以去除滴液装置锁堆积的污垢。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染料自动滴液计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公知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原料容器和滴液装置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黏着于原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染料自动滴液计量装置
1 机架
11、12、13 原料容器转盘
2、2a 原料容器
21 母液瓶
22 原料容器承座
221 供液槽道
23 开孔
3 滴液装置
31 阀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变电箱的可折换向式通风板
- 下一篇:输变电力柜的板式通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