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膛石灰竖窑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8245.6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8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涛;刘百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静涛 |
主分类号: | C04B2/12 | 分类号: | C04B2/1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9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煅烧块状散料的竖窑,具体为一种双膛石灰竖窑。
背景技术
公知,现有煅烧竖窑包含在上、下部分别设有进、出料口且并排设置的两个立式窑膛,两个立式窑膛由位于窑膛中下部的连接通道连通。从双膛石灰竖窑的原理和结构来看,无论窑膛截面是方形、圆形、半圆形或是其它形状,都具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是实现双膛石灰竖窑原理和优势的必需结构,但是连接通道在实际生产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缺点:
连接通道的作用是使石灰煅烧窑膛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该通道流向非煅烧窑膛,而流动气体中携带有大量的粉尘,由于在通道中气流速度的改变,部分粉尘便在连接通道中降落、堆积,这部分粉尘在生产进行过程中很难自行消除。连接通道愈长,此现象会愈严重,尤其在圆形窑上表现更为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粉灰堆积会越来越多,其结果使连接通道的空间逐渐变小,通过的气流受阻,石灰质量变差,产量减少,严重时会使双膛窑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只能停产并通过人工处理积灰。但是连接通道属于高温区,一般温度在800-1200℃之间,故人工清理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煅烧竖窑的连接通道结构不合理,粉尘堆积后极易造成通过的气流受阻、石灰质量变差、产量减少,甚至整个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双膛石灰竖窑,能有效消除连接通道堵塞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膛石灰竖窑,包括上、下分别设有进、出料口且并排设置的两个立式窑膛,两个立式窑膛由位于窑膛中下部的连接通道连通,窑膛内均匀设置有燃烧器喷管,连接通道底部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与其连通的可开闭的集灰通道。所述集灰通道可根据连接通道底部大小以及实际的积灰排量确定,而且为了保证石灰窑的正常生产,集灰通道只有在排灰的时候才打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通道底部增设可开闭的集灰通道,使得煅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定期由集灰通道排出,从而保证连接通道内不存积灰、不堵塞,保证双膛石灰竖窑不会因为连接通道堵塞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使得整个设备的运行具有连续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改造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2-窑膛 3-连接通道 4-燃烧器喷管 5-集灰通道 6-排灰管道7-开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双膛石灰竖窑,包括上、下分别设有进、出料口且并排设置的两个立式窑膛1、2,两个立式窑膛由位于窑膛中下部的连接通道3连通,窑膛内均匀设置有燃烧器喷管4,连接通道3底部至少设有一个与其连通的可开闭的集灰通道5,其断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变截面或其它任意形状,由于连接通道处温度较高,所以集灰通道一般用耐火材料制成,可以事先预制成型,也可以现场用耐火材料浇注或捣打成型;集灰通道5呈锥体,可收集一定量的粉尘,在排掉之前可充分利用其余热;集灰通道5下端连有排灰管道6,排灰管道6上装有开闭阀7,在不影响石灰竖窑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定期打开开闭阀,通过排灰管道将粉尘卸出,此外,排灰管道上还可设置冷却结构、防胀缩结构、振打器、气体吹扫结构等。
生产时,块状物料由每个窑膛顶部的进料口送入窑膛,经过煅烧后的生成物从窑膛出料口排出,煅烧物料用的燃料是由燃烧器喷管供给,助燃空气从窑顶给入,燃料与助燃空气在窑膛内混合燃烧,实现对物料的煅烧。在窑膛1煅烧过程中,煅烧产生的烟气经连接通道排入窑膛2内,对窑膛2内的块状物料进行预热,两个窑膛周期性地交替工作。上述过程中粉尘会慢慢堆积在连接通道下方的集灰通道内,然后通过定期打开开闭阀,使得粉尘由排灰管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静涛,未经高静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掘进机机载双臂物探钻锚机
- 下一篇:互动式桌面信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