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头攻丝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507.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舒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德精密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16 | 分类号: | B23G1/16;B23G1/44;B23Q5/5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09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头攻丝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头攻丝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零部件加工中,常常要在零部件上制作内螺纹(攻丝),以便工件的安装,这样就要用到攻丝机。目前常用的攻丝机包括底座、立柱、攻丝机构、手柄、工作台及立架等,攻丝机构由攻丝杆及安装在攻丝杆下端的丝锥组成并安装在立架上,手柄经传动连杆与攻丝机构相连,在手柄与传动连杆结合处下方的立架上设有一个用于调节攻丝深度的调节杆,该深度调节杆在立架上的调节孔中可以上下升降,在该深度调节杆的下端设有调节螺母;工作台经固紧装置固定在立柱上。
当要对零件进行攻丝加工时,先将待加工零件用夹具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深度调节杆以控制所要攻丝的深度,此时操作者通过下压手柄来带动传动连杆及攻丝杆和丝锥下移进行攻丝。当手柄与传动连杆结合处碰触到深度调节杆时,即停止对手柄的下压而完成这次攻丝,再循环重复操作。这就要求操作者在工作时要高度集中精力,操作时要掌握好技术要点,以确保攻丝到位。在攻丝时操作人员由于长时间的重复操作而容易产生疲劳,攻丝时丝锥是否攻到位完全凭感觉来操作,因此经常发生攻丝不能到位的现象,造成零件的报废。另外,攻丝机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如何解决在攻丝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疲劳而导致攻丝不到位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攻丝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在在攻丝过程中出现的攻丝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头攻丝机,包括立柱、攻丝机构、工作台以及立架,所述工作台固定在立柱中部位置,立架固定在立柱的上端位置,攻丝机构主要由丝锥和连接在丝锥尾部的攻丝杆构成,攻丝杆上设有驱动部,攻丝杆的驱动部与一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驱动连接,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一行程驱动机构连接,以此驱动攻丝杆带动丝锥上下移动;
所述立架上设有一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由限位传感器和可调节攻丝深度的调节杆构成,所述调节杆安装在立架上的调节孔中,调节杆与调节孔螺纹配合,限位传感器固定在调节杆的作用端,该作用端设在攻丝机构或传动连杆机构对应攻丝行程的下端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2、上述方案中,所述攻丝杆及丝锥对应工作台设置,其中攻丝杆穿过立架上对应的攻丝杆孔。
3、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架上设有一弹性机构与传动连杆相连,该弹性机构为一弹簧。
4、上述方案中,所述行程驱动机构由一气缸构成。
5、上述方案中,所述“对应攻丝行程的下端位置”是指对应于完成攻丝的位置,即当检测到限位传感器信号时,恰好丝锥完成攻丝作业,此时的攻丝机构或传动连杆机构正位于攻丝行程的下端位置。
6、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传感器为接近开关,并由单片机检测该接近开关信号,以此来判断攻丝是否到位。
7、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深度调节杆在立架上的调节孔中可以上下升降,以此来调节所需攻丝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压缩空气来推动气缸,由气缸来驱动攻丝机构进行攻丝作业(即用气动装置驱动取代了人手操作),再通过深度调节杆来调节其所要攻丝的深度,并由接近开关传感器控制,由单片机检测接近开关信号,以此来判断攻丝是否到位。本方案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主要的是解决了以往由于操作疲劳而产生的攻丝不到位的问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立架上设置一个由限位传感器和可调节攻丝深度的调节杆构成限位机构,通过接近开关传感器来控制攻丝到位,从而克服以往攻丝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2、由于本实用新型攻丝机构下运动由气缸活塞带动连杆来实现,无需再手工操作手柄来实现,所以操作起来更省力,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座;2、立柱;3、气缸;4、工作台;5、传动连杆;6、攻丝杆;7、丝锥;8、弹簧;9、调节螺母;10、调节杆;11、接近开关;12、驱动部;13、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德精密配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德精密配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龙头心轴杆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公共汽车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