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448.2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伟;李培然;曾勇;翟永辉;黄奇伟;杨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
主分类号: | F02B23/00 | 分类号: | F02B2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 柴油机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31型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室,具体地说是限定气缸缸径102mm和活塞行程118mm的低排放燃烧室,用于低排放的直喷式柴油发动机,属于燃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在小功率柴油机上,国家对排放的要求并不是很严,但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日益完善,以及对NOx和颗粒排放的日益严格,开发低排放的小功率柴油机已是势在必行。在小功率高速柴油机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时间极短,每循环供油量又很小,单靠雾化混合,则喷孔直径必须做得很小,喷油压力很高,使燃油系统制造困难。由于转速高,为了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就要求在小的过量空气系数时有较好的燃烧过程,这样就出现了有涡流的深坑形燃烧室。这样的燃烧室分为两个空间,活塞中的燃烧室容积及活塞顶上的余系容积。深坑形燃烧室对燃油系统要求降低,由于利用进气涡流加强混合气形成,使空气利用率大大提高,且燃油消耗率低,起动容易。深坑形燃烧室的表面不与冷却水直接接触,可以减少散热损失。对于两气门发动机,由于要尽可能地加大进、排气门尺寸,将燃烧室、喷油器及气缸三者的中心线相互错开。经验表明,如果燃烧室和喷油器的偏移量不大,对发动机性能不会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室,能将燃油充分地引入燃烧室,使燃油能充分与空气混合,形成高质量油气混合物,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从而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污染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ω型燃烧室,燃烧室底部设为圆形凹坑形状,圆弧半径为:6~7mm,从燃烧室底部低处至燃烧室顶面的距离为:18~18.5mm,燃烧室截面的直径为:60~65mm;燃烧室中心形状是一个角度为:139~141°,半径为:9~11mm的圆弧面,圆弧面的顶端到燃烧室顶面的距离为:5.5~6mm。
所述的燃烧室底部与燃烧室中心通过半径为:4~6mm的圆弧过渡;所述的燃烧室端面直径为:60~61mm;
所述的燃烧室端面与底部通过半径为:4~6mm的圆弧过渡;所述的燃烧室端面与顶面通过半径为:1~3mm的圆弧过渡。
所述的燃烧室中心与活塞中心的偏心距离为:0.75~3.5mm。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使柴油机提高喷油压力和推迟喷油提前角的同时保证燃烧充分,提高柴油机经济性,降低NOx和颗粒排放;由于活塞燃烧室采用特殊的偏心位置、形状、结构尺寸能影响油束的落点位置,从而影响燃烧过程;能将燃油充分地引入燃烧室,使燃油冲击壁面,并能反弹出来,造成燃油的再分布,使燃油能充分与空气混合,形成高质量油气混合物,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从而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污染物;能有效防止燃油对润滑油的稀释,确保了活塞和缸套之间的可靠润滑,从而使得后期喷射的燃油同样可以有效地燃烧。这样的一种燃烧室真正实现了低排放;与发动机合理匹配后,排放水平能达到国家III级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燃烧室为ω型燃烧室,燃烧室底部4为圆形凹坑形状,圆弧半径为:7mm,从燃烧室底部4最低处到燃烧室顶面1的距离为:18.2mm,燃烧室最大截面的直径为:64.8mm。燃烧室中心3形状是一个角度为:140°,半径为:10mm的圆弧面,圆弧面的顶端到燃烧室顶面1的距离为:5.8mm,燃烧室底部4与燃烧室中心3通过半径为:5mm的圆弧过渡。燃烧室端面2直径为:60.8mm,端面与底部通过半径为:5mm的圆弧过渡,端面与顶面通过半径为:2mm的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燃烧室采用偏心结构,即燃烧室的中心与活塞的中心不同。燃烧室中心与活塞中心的偏心距离为:0.75mm和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柴油机厂,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柴油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4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压缩的墨汁瓶
- 下一篇:全封闭的夹层秸秆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