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料成型机的压料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0976.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邓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良松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115江苏省扬州市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料 成型 压料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件成型时起模套作用的成型压圈,尤其涉及一种无凸模金属件成型机专用的压板圈。
背景技术
大尺寸平板加工成弧面板,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较为原始的手工钣金加工,适合于小批量、精度要求低的场合;另一种是采用大型压力机,它需要配套开模具,优点是加工效率高,成型精度高,存在的问题是生产成本较高,其中大型成型模具的加工价格较昂贵。
在一些应用场合,对于弧面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对加工效率的要求较高。比如,非承压运输罐、承压压力较小的容器、冷却塔等,这些容器、罐体的顶面往往设计成弧面以减小液体流动、晃动时撞击罐体、容器内壁时的冲击力,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以及噪音过大等问题。这类成型件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不需要具有很高的弧面精度要求,只需要具有一定的弧面即可。以往这类具有弧面形的成型件均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加工,要不就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要不就存在加工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有的单位采用无凸模金属件成型机完成上述弧面板的加工,它需要用一环形模套将平板紧紧地固压在工作台上,在平板下注如入高压介质,使板料按环形模套内圈的形状凸起。但普通的环形模套在工作中,由于环形内环面下部呈90度角,板料在此处变形,会出现压力点损伤;其次,底面与板料接触后不牢固,容易打滑,顶面与压紧机构接触后受力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压板效果更好,且不易损伤板料的板料成型机的压料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环形框架,在环形框架内沿的下开口处设有一圈倒角。
所述的环形框架底面为摩擦面。
所述的环形框架顶面设有承压台。
本实用新型在环形压料圈的环形框架内沿的下开口处设有一圈倒角,这样就增大了压料环与板料的接触角度,由直角接触改变为具有过渡圆弧的钝角接触,避免、减小了对板料的损伤。此外,在压料环的顶面设置了承压台,改变了以往压紧机构的压紧脚与压料圈接触面积过小,从而导致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在压料圈的底面设置了摩擦面,增大了压料圈与板料的摩擦系数,使得压紧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环形框架,2是倒角,3是摩擦面,4是承压台。
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环形框架1,在环形框架1内沿的下开口处设有一圈倒角2。环形框架1的底面为摩擦面3。环形框架1顶面设有承压台4。
本实用新型中摩擦面3可以是在环形框架1的底面采用金属切削加工而成的摩擦面;也可以是非切削加工、附着加工增大其底面的摩擦系数。
承压台4均布在环形框架1顶面上,它上小下大,可使压紧机构压紧脚传递的压紧力尽量均匀分布在环形框架1架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良松,未经邓良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0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制药酒瓶
- 下一篇: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