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水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0221.6 | 申请日: | 200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中,如VVT、CBR、DGI等,将使发动机的升功率不断的加大,同时发动机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冷却系统不好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拉缸,导致发动机报废。发动机最高温度主要分布在缸体缸孔周围,而缸体水套的冷却主要是对缸孔的冷却,因此,缸体水套的设计在缸体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现有的缸体水套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缸体水套入水口与水套本体之间存在拐角,使得冷却水从水泵出口到进入缸体水套本体这段区域压降损失很大,冷却水在缸体水套内的流速较小;二是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冷却水由缸体水套前端经发动机进气侧流至缸体水套后端时流速逐渐降低,使得远离缸体水套入水口的缸体水套后端的缸体冷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在满足发动机性能、排放及冷却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水套入水口的入水方向,降低冷却水从水泵出口到进入缸体水套本体这段区域的压降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发动机缸体水套,所述水套本体是设置在缸体与缸套之间的环形缸体水套,缸体水套的入水口设置在水套本体前端的切线方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远离缸体水套入水口的缸体水套后端,水套本体中流过水流的断面面积小于缸体水套入水口流过水流的断面面积。
所述缸体水套的入水口突出于水套本体。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缸体水套入水口设置在水套本体的切线方向上,使得由水泵出来的冷却水能快速流畅地进入水套本体中,减小冷却水在这段区域的压降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2、由于水流到达缸体后端后,水流的速度将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套本体在远离缸体水套入水口的缸体水套后端的截面减小,提高了冷却水在该部位的流速,因而提高了该部位上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套体水套整体冷却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中缸体水套入水口突出于缸体水套本体,便于和水泵出水口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缸体水套的发动机排气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缸体水套的发动机进气侧视图。
图中标号:1、缸体水套,2、缸体水套入水口,3、截面减小区域,4、缸盖水套上水口,5、水套鼻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中箭头所示为冷却水的水流方向,本实施例以四缸发动机为例,发动机缸体水套1是一种在缸体与缸套之间的环形水套,缸体水套的入水口2设置在水套本体的切线方向上,并突出于水套本体,这种结构设计,一是便于水套本体和水泵出水口连接,二是使得由水泵出来的冷却水能快速、流畅地进入缸体水套;冷却水进入缸体水套后由缸体的进气侧环绕着缸体从前端流向后端,再经缸体排气侧流向缸体前端,同时冷却水通过设置在包括水套鼻梁5的部位在内的缸体水套上沿口上的缸盖水套上水口4进入缸盖水套以冷却缸盖,最终在缸盖水套出水口中流出,通过冷却水的流动冷却把缸套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实施例中将水套本体在远离缸体水套入水口的缸体水套后端设为截面减小区域3,使得在远离缸体水套入水口的缸体水套后端,水套本体中流过水流的断面面积小于缸体水套入水口流过水流的断面面积,增加了冷却水在截面减小区域的流速,提高了该区域的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0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