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阴道扩张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9145.7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钢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钢启 |
主分类号: | A61B1/32 | 分类号: | A61B1/32;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道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科用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常用的阴道扩张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阴道扩张器是由上下鄂片及连接机构构成的,鄂片组合后伸入阴道内部再打开,这样可以通过鄂片张开形成开口,通过该开口的位置来观察阴道内部及宫颈部位的病变。
但这些传统的阴道扩张器都是使用不透明的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其目的是易于清洗、消毒,比较卫生。但也是因为这种不透明的材料制作的鄂片,使鄂片壁面位置的阴道内部不能被看到,造成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用冷光光导纤维辅助阴道扩张器的照明,但这种设备复杂,造价昂贵,而且不易于使用和维修。也有的在阴道扩张器上设置照明光源,但设置光源的设备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光源的光线与自然光差别较大,并不利于阴道内部的诊视。还有的使用透明的材料制作鄂片,而透明材料不仅能够透光,还具有折射作用,影响诊视效果,还存在强度不足、清洗困难的等多种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于2003年设计了一种鄂片壁面带有开口的阴道扩张器,专利号03277756.6,这种阴道扩张器是在上鄂片上设置纵向的排列的两个方形开口,在下鄂片上设置一长条形的开口,其目的是增加阴道扩张器的诊视面积,但经过实际使用,这种阴道扩张器的强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开口位置也不利于诊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道扩张器,其不仅结构简单,开口位置更加合理科学,诊视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包括上鄂片、下鄂片及连接部件,上下鄂片外端之间通过连接部件活动连接,该上鄂片和下鄂片设置有呈弧形向外突出的壁面,该上下鄂片壁面上各设置有长条形的观察窗开口;所述上下鄂片之间的连接部件是铰链。
所述上鄂片的观察窗开口是长条形开口,沿上鄂片长度方向设置,开口的两端各设置半圆形过渡端。
所述上鄂片的观察窗开口是两个,横向排列,两个观察窗开口之间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支撑带。
所述上鄂片的外端部设置有圆形开口。
所述下鄂片的观察窗开口是长条形开口,沿上鄂片长度方向设置,开口的两端各设置半圆形过渡端。
所述下鄂片的观察窗开口是两个,横向排列,两个观察窗开口之间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支撑带。
所述下鄂片的外端部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改善了开口位置和开口的形状,使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增加了可视面积,提高诊疗效果,同时大大增强了鄂片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的上鄂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的下鄂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由上鄂片和下鄂片构成,上下鄂片之间通过铰链3铰接,以使上下鄂片可以打开和闭合。
如图1、2所示,上鄂片设置有弧形向外突出的壁面5和与壁面5倾斜的手柄1,其中手柄1处,也就是壁面5的外端设置有具有弧形边缘的近圆形诊视开口4。而壁面5上则设置有沿上鄂片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7,做为起诊视作用的观察窗开口,该开口是横向排列的两个,其中每个开口的两端均设置了半圆形的弧形边缘过渡端,目的是避免直线端部可能带来的划伤。两个观察窗开口之间形成支撑带9。
如图1、3所示,下鄂片设置有弧形向外突出的壁面6和与壁面6近乎垂直的手柄2,该手柄2也和下鄂片一样,呈弧形向外突出。而壁面6上则设置有沿下鄂片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8,做为起诊视作用的观察窗开口,该开口是横向排列的两个,其中每个开口的两端均设置了半圆形的弧形边缘过渡端,目的是避免直线端部可能带来的划伤。两个观察窗开口之间形成支撑带10。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说明一种上述的阴道扩张器,该上下鄂片的长度为107.1毫米,其中上鄂片外端部的近圆形的诊视开口的直径约为41.1毫米,上鄂片上的观察窗开口的长度为33.2毫米,宽度为6.5毫米。下鄂片的手柄查长度为97.45毫米,观察窗开口长度为39.7毫米,宽度为6.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阴道扩张器在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诊视开口的面积,改善了观察窗开口设置的位置和方式,提高了诊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钢启,未经黄钢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9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式经编机提花导纱装置
- 下一篇:来电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