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式平面淬火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8228.4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8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翁永清;宗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9/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25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平面 淬火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中型板类工件的表面淬火处理,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伸缩式平面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对于板类工件进行表面感应淬火时,工件需要与感应器保持一个恒定的微小间隙。在淬火过程中,当工件尺寸较大时,工件会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与感应器接触打火,烧损感应器及工件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平面淬火感应器,能够避免因板类工件变形而烧损感应器及工件表面,提高感应器寿命及工件的热处理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伸缩式平面淬火感应器由感应线圈、导磁体、定位器、支承块、夹板等组成。导磁体镶嵌在左感应线圈上并与左感应线圈之间有绝缘层,加强板与焊接在线圈上的联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左感应线圈上。左、右感应线圈底部外沿上有冷却液喷射孔。隔板紧贴着焊接在线圈上的定位板的内侧,位于导磁体与定位板之间。
两个感应线圈分别焊有联接套,通过导线将联接套连接形成整体通路;带盲孔的右支承块通过夹板定位固定在右感应线圈上,位于夹板与联接套之间,联接柱与右支承块采用盲孔螺纹固定联接;联接柱穿过左支承块通孔,由固定在联接柱上的销轴定位在左支承块上,弹簧套在联接柱上,位于两支承块之间,不工作时弹簧受预紧力,调节联接柱上的销轴位置可调节弹簧预紧力。
定位器由圆柱与联接块焊接为一体,通过螺钉固定在加强板的两侧。夹板由紫铜板弯制而成,焊接在右感应线圈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变压器上。
冷却液通过焊接在线圈上的进水管流到紧绑在联接套上的冷却水管内,最后经冷却液喷水孔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解决大中型板类工件表面感应淬火,定位器使感应器始终与工件保持恒定的间隙,通过弹簧变形及导线的软受力,感应器不会与工件发生硬挤压受损,提高了零件的热处理质量及感应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伸缩式平面淬火感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刨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应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位器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定位器;2、联接板;3、加强板;4、螺栓;5、卡板;6、隔板;7、导磁体;8、左感应线圈;9、销轴;10、联接柱;11、左支承块;12、弹簧;13、冷却水管;14、导线;15、联接套;16、右感应线圈;17、进水管;18、夹板;19、右支承块;20、联接块;21、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图3可知,导磁体7为硅钢片镶嵌在左感应线圈8上并与左感应线圈8之间有绝缘层,加强板3与焊接在线圈的联接板2通过螺栓4联接固定在感应线圈上;隔板6紧贴着焊接在线圈上的卡板5的内侧,位于导磁体7与卡板5之间;从图4可知,定位器1由圆柱21与联接块20焊接为一体,通过螺钉固定在加强板3的两侧,圆柱21为直径5-6mm的铁丝或铜丝,加强板3为胶木材料。工作时,工件竖直放置,感应器靠近工件,定位器上的圆柱21与工件是线接触,感应器沿工件平面做上移运动。夹板18焊接在右感应线圈16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变压器上,右支承块19通过夹板18及联接套15定位而固定不动。工件受热向感应器方向发生弯曲变形,在圆柱21的作用下,左感应线圈8会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带动固定在左感应线圈8上的左支承块11压缩弹簧12向右移动,此时的导线14也受力产生弹性变形。联接柱10与右支承块19采用盲孔螺纹固定联接,与左支承块11采用通孔销轴9活性限位联接。弹簧12依靠联接柱10定位,位于左支承块11与右支承块19之间。左、右感应线圈为紫铜方管弯成,感应器对工件加热的过程中,冷却液通过焊接在线圈上的进水管17流到紧绑在联接套15上的冷却水管13内,最后经冷却液喷水孔喷出,达到淬火的目的。工作结束后,定位器1脱离工件,受压的弹簧通过销轴9的限位恢复到原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8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