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892.3 | 申请日: | 200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9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旺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4 | 分类号: | H01R12/24;H01R1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稳定固定结构,以避免软性排线松脱的电连接器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LCD)与系统主机板的间所使用的讯号传输接口,是采用具超高速、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LVDS;Low VoltageDifferential System)为讯号传输接口;此种LVDS连接器是用来提供公端连接器插接。
该公端连接器是具有一绝缘本体,于绝缘本体内设有复数端子,该端子的导接部是用来与LVDS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该端子的末端则用来导接软性排线,而为了使软性排线稳固的抵靠于端子上,通常会使用一固定板压置于软性排线表面,以令软性排线与端子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但是,当公端连接器在使用时,该固定板容易受外力因素而造成松脱或固持力不足的情形产生,进而影响了端子与软性排线的导通性。
鉴于此,有必要对习用的公端连接器的端子与软性排线接触时的稳定性加以改良,以克服前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电连接器可以稳定的夹持软性排线,以避免软性排线因不当外力而松脱。
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设于该基部两侧的弹片座,该基部设有一排线空间,该弹片座的内侧面上相对设有一抵止部;复数连结端子,是设该绝缘本体;固定板,该固定板包括一板体及设于该板体两侧的弹性臂,该板体是插设于该绝缘本体的排线空间,且该弹性臂末端抵靠于该弹片座的抵止部上,以避免该固定板脱离或松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该基部设有一排线空间,可供固定板及软性排线一并插入,且于该弹片座的内侧面上相对设有一抵止部;固定板包括一板体及设于板体两侧的弹性臂,板体可配合软性排线一端插设于绝缘本体的排线空间中,且弹性臂末端可抵靠于弹片座的抵止部上,以避免固定板脱离松动,进而强化软性排线接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号说明
10绝缘本体 11基部
111对接部 12弹性座
121抵止部 122锁合弹片
13排线空间
20固定板 21板体
211上板部 212下板部
22弹性臂 23排线配合部
30金属外壳
40连结端子 41接触头部
42接触尾部
50软性排线 51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立体分解图、俯视图、仰视图及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组件包括绝缘本体10、固定板20、金属外壳30及复数连结端子40,并藉由固定板20的作用,可使软性排线50一端夹持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中。
绝缘本体10具有一纵长状基部11,基部11前侧设有对接部111,可用来插置入另一母端连接器内,基部11另设有一可延伸贯通至对接部111上的排线空间13,以供固定板20及软性排线50配合插入。基部11的两侧一体成型设有弹性座12,弹性座12可用来收容锁合弹片14,同时于两弹性座12的内侧相对面上各设有一抵止部121。
复数连结端子40是间隔的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中,每一连结端子40具有一接触头部41及一接触尾部42,如图5所示,每一接触头部41是外露于对接部111的一侧面上,而接触尾部42则保持于排线空间13中。
固定板20主要具有一板体21及设于板体21两侧的弹性臂22,板体21可部份组装伸入绝缘本体10的排线空间13内。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板体21更包含一体成型构成的一上板部211及一下板部212,下板部212可组装伸入绝缘本体10的排线空间13内,而上板部211一侧缘可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排线空间13外的侧面上,以避免上板部211过度插入,且弹性臂22形成于上板部211两侧,呈现由内向外扩张延伸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实木静音地板
- 下一篇:一种凹凸式联接的水力插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