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调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376.0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5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B62J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调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调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压力装置来调整自行车椅垫高度,并兼具有避震效果的自行车避震调整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许多种自行车座垫高度调整装置,主要是通过一个设置于座垫与车体间的气压棒的伸缩作用,来达到调整座垫高度的目的。参阅图1、图2,例如台湾专利公告号第399551号新型专利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座垫管的改良结构”,包含:一个固定与车体结合的外管81、一个可于该外管81中上下移动的金属伸缩管82、一个连结该伸缩管82与图未示出的座垫的定位座85、一个与该伸缩管82同步移动地设于伸缩管82中的金属内管83,以及一个设于内管83内部且可相对该内管83调变高度的活塞杆84。在该内管83顶部设有一金属座体831、一设置在该座体831中的金属阀体832、一可向上穿伸于阀体832中的动作杆833、一设于动作杆833顶缘的顶杆834、一套设在该动作杆833底缘的定位片835,以及一抵压该顶杆834顶缘并可受扳动以带动顶杆834与动作杆833上下移动的旋杆835。通过在内管83中设置该等构件来连通或是阻断其内部气体空间,以达到调整座垫高度的目的。
虽然上述自行车座垫管可以用于调整座垫高度,但是该座垫管的内部构件多、结构复杂,进而产生组装不方便的缺点,所以上述自行车座垫管的设计仍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构件简单的自行车避震调整器。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调整器,安装在一自行车的椅垫下方,该自行车包括一个与椅垫连动结合的上安装座,以及一个固定地位于该上安装座下方的下安装座,该自行车避震调整器包含:一中空的外管、一内管单元、一活塞单元,以及一控制阀。
该外管是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该下安装座中且顶端连结该上安装座。该内管单元包括一轴设在外管中并界定出一气压空间的内管,及一安装在该内管顶部与外管间并由塑料一体成型的密封阀座,该密封阀座具有一个连通该气压空间的顶部的阀道。
该活塞单元包括一支自内管单元轴向突伸出外管并可相对该内管单元改变高度的活塞杆,且活塞单元将该气压空间界定出上下间隔的一第一空间部与一第二空间部。该控制阀用于连通或封闭该等阀道与第一空间部,并包括一可上下移动地插伸在该密封阀座中的动作杆,以及一安装在该上安装座中并抵压该动作杆而可驱动该动作杆上下移动的控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阀的设计,使外管与内管单元的高度可以调整并带动椅垫升降,且该控制阀是与该一体成型的密封阀座配合,所述密封阀座一体成型的设计是可以取代以往座体与阀体的二构件的组合,所以本实用新型整体构件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组合剖视图,显示台湾专利公告号第399551号专利案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管的改良结构”;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显示该自行车座垫管改良结构的部分构件;
图3是一组合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调整器的一最佳实施例与一自行车的部份构件的结合关系,同时示该最佳实施例的一控制阀位于一封闭位置;
图4是该最佳实施例的一密封阀座与一动作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一类似图3的剖视图,同时示该控制阀位于一连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调整器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自行车的椅垫(图未示)下方,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一个与椅垫连动结合的上安装座72,以及一个间隔位于该椅垫下方而与自行车车体固定结合的下安装座73,该下安装座73包括一个界定出一轴道733的围壁731,以及一个水平连结在该围壁731底缘并具有一贯孔734的底壁732。
该自行车避震调整器包含:一中空的外管1、一同轴固定设置在外管1中的内管单元2、一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内管单元2中的活塞单元3、一安装在外管1底部并抵靠内管单元2的防漏环座4、一设置在防漏环座4底端的端块5,以及一设置在内管单元2顶部的控制阀6。
所述外管1是沿一中心轴线环绕设置,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该下安装座73的轴道733中,且外管1的顶端连结该上安装座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浆料运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约型多功能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