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水器用陶瓷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198.1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3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锐思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8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水 器用 陶瓷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水器构件,尤其涉及开水器用陶瓷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水器用加热器通常具有一个储水容器,由电热管对储水容器内的水进行加热。当出热水开关打开时,储水容器内烧开的开水通过热水管流出,储水容器内重新进水,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这种加热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一次烧开的水量不大,不能连续供应开水,使用不方便。
2、储水容器内的水烧开后若不及时放出会慢慢冷却,当冷却到一定程度后电热管又开始工作,重新进行加热,这样反复进行不仅造成电能浪费,而且反复烧开的水饮用后对人体健康有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开出热水开关即可放出开水的开水器用陶瓷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水器用陶瓷加热器,在外壳内安装水管,水管的两头分别从外壳的顶面和底面穿出;在所述水管的管身上套装陶瓷管,该陶瓷管的表面涂覆电热膜,且电热膜两端靠近陶瓷管的端口处各设置有一个电极,与该电极相连的第一导线从外壳中引出。
采用技术方案,从外壳中引出的两根导线与电源连接,电路的导通可由出热水开关控制。当出热水开关打开时,冷水从水管的上端口流入,同时电路导通,发热膜开始工作,陶瓷管将发热膜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管,使流经水管的冷水逐步被加热,直至从水管的下端口流出前变成开水,用水杯一接即可直接饮用,陶瓷管起绝缘及传热的作用。由于冷水从水管中流过便能成为开水,不仅控制简单,而且可连续供应,使用极其方便;发热膜在出热水开关打开时才工作,能够起到省电的作用。同时,加热元件不与水直接接触,保障了人体健康不受影响。
上述水管位于外壳内的管身绕制成回形,由横管部分和弯折部分组成,两相邻横管部分通过弯折部分连接,在各横管部分上均套装有陶瓷管,陶瓷管的表面涂覆电热膜,电热膜两端靠近陶瓷管的端口处均设置有电极,所述各电热膜位于同一侧的电极通过第二导线依次相连,由第一导线从外壳中引出。水管绕制成回形,以便于节约空间,并且延缓水的流速,使发热膜有足够的时间对其加热。
在上述外壳内设有反射箱将水管的回形管身装入其中,水管由反射箱内腔底部的支架支撑。反射箱由铝或其它金属制成,可以将发热膜辐射的热量反射给水管,以达到更好的加热及节能效果。
在上述外壳与反射箱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中填充有保温棉。保温棉起防止热量损失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放出开水,并且可以连续供应,具有实施容易、控制简单、使用方便及省电等特点。同时,加热元件不与水直接接触,保障了人体健康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外壳1内装有反射箱8,反射箱8由铝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外壳1与反射箱8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中填充有保温棉10,保温棉10起防止热量损失的作用。水管2包括进水段、回形段和出水段,其中回形段位于反射箱8内,由支架9支撑,支架9固定在反射箱8内腔的底部。进水段的下端与回形段相连,进水段的上端穿过反射箱8和外壳1,从外壳1的顶面伸出;出水段的上端与回形段相连,出水段的下端穿过反射箱8和外壳1,从外壳1的底面伸出。水管2的回形段由横管部分和弯折部分组成,两相邻横管部分通过弯折部分连接,在各横管部分上均套装有陶瓷管3,陶瓷管3的表面涂覆一层电热膜4,该电热膜4两端靠近陶瓷管3的端口处均涂覆有电极5,所述各电热膜4位于同一侧的电极5通过第二导线7依次相连,并由第一导线6穿过反射箱8和外壳1,从外壳1中引出。
本实用新型中,从外壳1中引出的两根第一导线6与电源连接,电路的导通可由出热水开关控制。当出热水开关打开时,冷水从水管2的上端口流入,同时电路导通,发热膜4开始工作,陶瓷管3将发热膜4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管2,使流经水管2的冷水逐步被加热,直至从水管2的下端口流出前变成开水,用水杯一接即可直接饮用,陶瓷管3起绝缘及传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放出开水,并且可以连续供应,具有实施容易、控制简单、使用方便及省电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锐思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锐思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
- 下一篇:预焙阳极碳块解组系统接收架输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