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箱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226.8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2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益民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箱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盖,具体涉及一种通用汽油发动机油箱的油箱盖。
背景技术
由于汽油为易蒸发烃类,蒸发的油蒸气易引发爆炸,从而导致油罐、油箱爆炸着火;油蒸气属有毒物品,漂浮地面易致人窒息;油蒸气还易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二次污染物-氮氧化合物;因油气蒸发的都是油料中的最轻组份,会严重影响成品油质量。由于油蒸气的蒸发损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约为1×108吨,折合人民币2400亿元。
目前通用汽油发动机均采用重力供油方式,油箱的上盖上除设置加油孔及和加油孔螺纹密封连接的油箱盖外,还在油箱的上盖上另设有一个空气孔与大气相通,用以平衡油箱内的压力,但油箱内的油气分子可以通过空气孔挥发到大气中,从而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损失;或者用金属管将油箱的上盖上的空气孔与活性碳罐连接,将油箱内的油气分子导入活性碳罐防止污染,但这样油箱的上盖制造及与金属管连接麻烦,还存在装满油或倾斜一定角度时油箱内的燃油会顺着金属管流进碳罐中造成碳罐失效和污染环境。
此外,由于油箱盖与加油孔采用螺纹加密封胶垫旋压密封,封盖时为了保证密封性,往往将油箱盖旋入过紧,从而压坏密封垫和影响油箱盖的开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并可导出油气分子的通用汽油发动机油箱的油箱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箱盖,包括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上增设固定连接的快换接头总成和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配套的通气管。
上述通气管的下部置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内,且下部端面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内的底部台阶面相接触。
上述快换接头总成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侧圆周的下部台阶处向上依次设置的油封、油封压环、止退卡簧、内壳和压柄;其中所述压柄的上端部位于所述内壳的上端外侧,所述压柄下部外侧圆周上的台阶与所述内壳的内侧圆周上的台阶相配合,所述压柄下端部位于所述止退卡簧内圈处的上方,所述内壳上部的外侧圆周上的台阶与所述外壳上端口部内的台阶相接触;所述通气管下部的外圆周与所述压柄、油封压环为间隙配合,而与所述油封为密封配合,其内部气道与所述外壳底部的通孔相通;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与所述端盖中部的通孔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为螺纹、铆接等连接。
可在上述端盖上设置与之活动连接的上盖;所述端盖的上端设置有定位环,在所述定位环的上端面圆周上设置有棘爪,在所述上盖的内侧圆周上设置有限位块,而在其内侧端面圆周上设置有棘齿,其中所述定位环的外圆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上部台阶内,所述棘齿与所述棘爪相啮合。
在上述端盖的内侧圆周上设置有内螺纹,在其内侧的端面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盖使用时,在不按下快换接头总成的压柄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地插进通气管,由于止退卡簧的止退作用,却不能随意取下通气管;若要取下通气管,只需按下压柄使其下端将止退卡簧向下松开,同时轻轻拉动通气管即可将其取出。采用耐油软管将油箱内的油汽分子通过油箱盖上的快换密封节头和通气管引入到活性碳罐中进行吸附及脱附,达到环保及节能的目的,减低通用发动机对大气产生的污染,节约能源,还可以使用现有油箱而无需从新制作或增加空气孔,节约了资源并降低成本,同时可靠性更高。而且对于在汽油机的不同位置安装的油箱,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通气管,均可保证在小于45度的倾斜范围内燃油不从油箱内流出,较好地解决燃油流入碳罐的可能。
此外,由于增加了棘轮装置,在上盖带动端盖旋紧油箱盖的过程中,当旋紧到一定程度时,端盖的棘爪就会打滑后退,从而防止端盖旋入过紧压坏密封垫和影响油箱盖的拆卸;在旋开油箱盖的过程中,由于端盖的棘爪的止推作用,上盖会始终带着端盖旋转,从而旋开油箱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用汽油发动机油箱的油箱盖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并可导出油箱内的油气分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一种油箱盖,包括端盖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3上增设固定连接的快换接头总成5和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5配套的通气管1。
所述通气管1的下部置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5内,且下部端面与所述快换接头总成5内的底部台阶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益民,未经朱益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盘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液体旋转接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