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式犁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139.0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昌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昌立 |
主分类号: | A01B9/00 | 分类号: | A01B9/00;A01B1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镕坚 |
地址: | 556700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犁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犁头,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驱动式旋转工作部件的犁的犁头。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山区农村由于田土面积小而散,大多还是靠人畜力用锄犁耕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现有技术的耕作机械和其所使用的犁具大多比较笨,不灵活,不适应山区农村田土耕作需要,大多数耕田机械都是用动力机拖拉犁耙进村耕田,使用牵引犁,所用的犁具都只是把土翻过来,有沟槽,土块大,还必需用其它整理机械进行平整,耕地和耙地分两步完成,费时费力,也还是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效率不高。
中国专利XL97239212.2“旋转式犁田装置”试图将耕地和耙地两步一次完成,但该装置体积过大,不灵活,,中国专利XL96232841.3“压强滚动犁”、中国专利XL98244283.1“驱动式锥面圆盘犁片”等试图从结构上改进犁的性能,有其特点,但还是不适应山区农村散田耕作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犁具大多比较笨,不灵活,不适应山区农村田土耕作需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式犁头,它小巧灵活,能将耕地和耙地两步一次完成,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式犁头,它包括犁刀架、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犁刀架由套管和数根犁柱管组成,每根犁柱管不一样长,由短而长螺旋均匀地垂直焊在套管的外面;所述的犁刀成弯拐形,每根犁柱管插入并焊上一把犁刀,且使各犁刀刀尖方向都一致。每根犁柱管不一样长,各犁刀形成有程次的起垡阵,有利于耕深,减小犁刀入土阻力,使各犁刀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旋式犁头用于旋式耕田机,安装在旋式耕田机的前部,随着耕田机的行走前进,本实用新型旋式犁头将土翻耕并将土块破碎,前季作物留下的蔸根也被铰碎,所耕田土平整,土块较细,适宜插秧播种,耕地和耙地两步一次完成,尤其是耕田机使用本实用新型旋式犁头,小巧灵活,运转自如,工作效率高,适宜于山区农村散田的耕作,受到山区农村农民的欢迎。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另对旋式耕田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犁刀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3为B-B剖视图;
图4为C-C剖视图;
图5为犁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1为套管,2为犁柱管,3为犁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旋式犁头,它包括犁刀架、犁刀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犁刀架由套管1和六根犁柱管2组成,六根犁柱管2不一样长,六根犁柱管2由短而长螺旋均匀地垂直焊在套管1的外面,即每两根犁柱管2相交呈60度;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犁刀3成弯拐形,犁刀3一头为圆头接端,可插入犁刀架的犁柱管2,犁刀3的另一头为三角形断面的条钢,先向一侧弯曲,然后再将其前部弯曲,前端制成刀爪状且使三角形的一边成为刀的刃部,然后淬火,这种结构设计使犁的入土翻垡性能和破碎土块的能力均能满足农艺要求;如图7所示,将犁刀3插入犁刀架的犁柱管2内并使各犁刀3的钩尖朝向一致,使犁刀3可翻耕田土,再将犁刀3与犁柱管2焊接;犁刀架的套管1设置有键槽,可将旋式犁头安装到耕田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昌立,未经杨昌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装架
- 下一篇:一种模拟野外环境的可调节自动喷雾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