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2527.7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5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寿芳;杨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8 | 分类号: | G06K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接收 饱和 信号 收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收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1为无线射频辨识技术(RFID)的应用电路。读写装置(RFIDreader)100包含有接收电路130、解调器140、处理电路150、调变器160、振荡器170以及功率放大器180,其中接收电路130通过天线110来接收信号,功率放大器180通过天线120来发射信号。当读写装置100要发射信号给识别标志(RFID tag)200时,调变器160根据处理电路150的控制信号来调变由振荡器170所产生的振荡信号,调变后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180放大之后经由天线120发射。识别标志200接收由天线120所发射的射频信号RF1,处理完成之后,反射另一反射信号RF2至读写装置100。反射信号RF2传送至天线110并由接收电路130接收,经过解调器140解调变之后,再传输至处理电路150做后续的数据处理程序。由天线120所发射的信号理想状况下仅传送至识别标志200,但是实际上却会有一部分的射频信号RF3直接从天线120漏至天线110。由于经功率放大器180放大后的信号常带有较大的能量(例如30dBm),接收端的天线隔离度(antenna isolation)如果不够高(例如25~30dB),则接收电路130接收到此种信号之后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接收能量相对较小的反射信号RF2(例如-80dBm),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通过产生一个额外的信号至接收端,利用该信号来与由发射端漏至接收端的信号达到相互减弱的效果,接收端便不会受漏信号能量的影响而进入饱和状态,因此电路可以维持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包含有一信号接收单元、一第一信号产生单元以及一第二信号产生单元。该第一信号产生单元用来产生一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产生单元用来产生一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与该第一信号具有一相位差;以及该信号接收单元耦接于该第二信号产生单元,其以无线接收的方式来接收该第一信号以及以有线接收的方式来接收该第二信号。
本实用新型另公开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标志的读写装置,其包含有:一接收电路、一振荡器、一第一调变器、一功率放大器以及一第二调变器。该接收电路接收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该振荡器用来产生一振荡信号;该第一调变器耦接于该振荡器,用来调变该振荡信号以产生该第一信号;该功率放大器耦接于该第一调变器,用来放大该第一信号;以及该第二调变器耦接于该振荡器与该接收电路,用来调变该振荡信号以产生该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与该第一信号具有一相位差,以使得在该接收电路中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二信号产生相互减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藉由利用一第二信号产生单元来产生与该第一信号具有相位差的第二信号,使得该信号接收单元于接收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二信号后,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二信号产生相互减弱的效果,以避免该信号接收单元因为天线隔离度不够高而饱和,以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射频辨识技术的应用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接收端饱和的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100、300、400:读写装置
110、120:天线
130:接收电路
140:解调器
150:处理电路
160、310:调变器
170、320:振荡器
180:功率放大器
200:识别标志
305、405:信号收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2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出式齿间刷
- 下一篇:条件接收模块的开发与调试电路及数字电视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