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LC型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1907.9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6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思强;朱利军;秦朝进;张红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H04B1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lc 型单纤 双向 端口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FTTx(光纤到x,x表示小区、住宅、楼层或家庭等)系统的光收发一体组件,尤其涉及用于FTTH(Fiber to the home)系统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一单光纤、第一端口为一光发射装置、第二端口为一光接收装置和一分光滤波器),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T”形结构,包括:一单光纤连接器1、一用于发射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的同轴TO-CAN封装(Transistor Outline Can Package)的光发射器2、一用于接收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的TO-CAN封装的光接收器3和一分光滤波器4,光发射器2和光接收器3的管帽中心均设有球透镜,用于汇聚发射光束和接收光束。其中,单光纤连接器1与光发射器2沿光轴光耦合对齐,分光滤波器4位于两者的光轴上呈45度左右放置,光接收器3的光轴与前述光轴呈近似90度夹角,由此形成近似T”形结构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该组件的光路原理如下:波长在1490nm附近的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由单光纤连接器1的端面输入,经分光滤波器4全反射后,由光接收器3接收,并将该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而光发射器2则将电调制信号转换成波长在1310nm附近的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经分光滤波器4全透射后沿光轴耦合至单光纤连接器1的光纤端面输出,因此由单光纤连接器1完成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的输出和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的输入,实现由光发射器2的电端口和光接收器3的电端口构成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传输的目的。该“T”形结构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由两个TO-CAN构成,其结构体积大,组装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的PLC型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LC型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包括:一单光纤连接器,分别用于将一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输入和一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输出;一PLC型1×2分波合波器芯片,该分波合波器芯片设有一路主波导,该主波导的一端与单光纤光端面耦合,另一端设有一用于传输所述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的下行波导和用于传输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的上行波导;一TO-CAN封装光收发管座,该管座的管帽中心设有一用于汇聚所述光信号λ1和λ2光束的球透镜,该管座内设:一光发射LD芯片,用于发射所述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并经所述球透镜汇聚至上行波导传输至所述主波导,并由所述单光纤连接器输出;一光功率监视MPD;一跨阻抗放大器TIA;一多层薄膜滤波器,所述薄膜滤波器对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全透射,对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2全隔离;一光信号接收PD芯片,用于接收由所述薄膜滤波器全透射后的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λ1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所述TO-CAN封装光收发管座为8针引脚的TO-46管座。
由于上述结构的PLC型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由于其结构仅包括一单光纤连接器、一PLC型1×2分波合波器芯片和一集成了光发射LD芯片和光接收PD芯的TO-CAN封装光收发管座,结构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PLC型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的光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